走私。把94山炮炮彈頭卸下來,彈殼裡裝鹽,一發能裝10斤,賣給老百姓,要鋼洋。過卡子,警察查,送炮彈的,就是明知有詐,警察也不敢怎麼的,頂多使幾個錢就過去了。
王玉興老人說:
我們連分來幾個士兵,有個叫盧忠禮的印象挺深。他是北京人,初中畢業,籃球打得好,京戲唱得好,有機會我就讓他唱兩段,大家都愛聽。我還跟他學文化,也讓他教別人,他也挺熱心。他家是小商人,在家挺嬌慣的,在國民黨那邊就不大想幹,到咱這邊也有些消沉,就是怕吃苦。我沒少跟他談話,又批評,又鼓勵,又使用。我說你有文化,現在幹革命,將來搞建設,比我有出息。中國老百姓有句話,“不吃苦中苦,難得甜上甜”,年輕人不吃苦就不能出息。他南下一路表現都挺好,到湘西入黨,入朝不久就當排長了。
翟文清老人說:
兵痞、兵油子是很難改造的。有的不光是痞性,還有反動性。在山東時,我們連就有一個,戰鬥中從背後打黑槍,打機槍手,當場抓起來,戰後槍斃了。
我們3縱和6縱是南下先遣兵團,2月25日就出發南下了。之前休整,一個是進行將革命進行到底教育,再一個就是感化、改造解放戰士。平津戰役的俘虜和改編的部隊,大都補給華北和西北的部隊了,東北野戰軍留下15萬人,加上遼瀋戰役後補入的11萬人,3個多月26萬人,這消化量也夠大的。只是幹這個,咱們已是輕車熟路了。
開頭,抓個俘虜,就問你是不是窮人。是窮人,就給他講八路軍是窮人的隊伍,共產黨是為窮人打天下的。道理什麼時候都要講,可光講道理就有些空洞。1947年夏,我們3縱7師率先搞起訴苦運動,毛主席親自批改、轉發了這個經驗,那情形就不大一樣了。知道了自己為什麼受苦受窮,明白了為誰扛槍打仗,又是自己教育自己,由量變到質變就容易多了。
解放戰士第一仗就立功的事挺多。只要表現好,入黨、提幹都不受影響。
離休前為某師副參謀長的崔俘元老人說:
我是1947年11月從吉林省東風縣入伍的,在補充團訓練了3個多月,1948年3月打四平前,分到3縱解放團。“補充團”是訓練新兵的。1947年夏季攻勢後,翻身農民入伍後,都要先到補充團訓練,主要學軍事,時間長短視前方戰事而定,一般都是一兩個月。“解放團”就是訓練俘虜的了。那時每個縱隊都有個解放團,訓練完了補入本部隊。
我到3縱解放團4連當文書。從東北打到海南島,我就幹這個了。
打下四平,送來1千多人,編成3個營。伙食標準跟正規部隊一樣,除了早晨出操、跑步,主要是政治教育,內容和我們在補充團講的差不多,解放團突出的是轉變階級立場,搞清為誰扛槍打仗。請表現好的老解放戰士現身說法效果挺好,但最靈的還是訴苦教育。先找個苦大仇深的典型引路,一個個那苦水就像決堤的洪水倒出來。都是當兵的,有幾個沒受過地主老財的剝削、壓榨呀?訴苦會上,許多人都哭成了淚人。苦水一倒,那心裡就亮堂了,那人就像變了個人,跟國民黨勢不兩立了。個把月教育結束,報名參軍,沒有不報名的。
縱隊解放團接收的都是士兵,南方人比較多。遼瀋戰役送來的第一批人,是打義縣俘虜的軍官,大都是雲南人,還有一些家屬,是硬跟著軍官丈夫來的,勸不了,對婦女也不能動硬的,強行拉開。她們不瞭解咱們政策,以為自己的丈夫十有八九活不了了。哈爾濱有個軍官解放團,過去被俘軍官都送那兒。這次是臨時性的,住兩天,天天講形勢、前途,第三天就發路費讓走了,想去哪兒去哪兒。有的軍官還挺頑固,說錦州你們半年也打不下來。
打錦州時,我在的那個4連成了擔架連,上前線抬運傷員。
進關時,解放團還有幾百人沒補入部隊,平津戰役期間,住在靜海縣老鄉家。他們還穿著原來的服裝,就是把帽徽、領章撕掉了,補入部隊臨走前才發給咱們的服裝。老百姓看著挺奇怪,說這八路軍怎麼帶著一幫國民黨出操?
從東北到海南島,兩年多,我們這個解放團就跑過4個人。
第八章 (三)“到皇帝住的地方看看”
舊曆年放假三天。
這是2月5日,“林羅劉譚”發給“各縱首長”的電報中的一句話。
從老紅軍,到黑土地上的翻身農民,自走進這個隊伍起,除了行軍、打仗,何時有過“放假”的概念?逢上節日,敵人過節,守備鬆懈,正是打仗殲敵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