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1 / 4)

小說:吳越評水滸 作者:淋雨

陰險狡詐的小人,只不過比王倫更有手腕而已,而且許多作為簡直毫無人性、毫無血性。為什麼歷史上這樣一個“其才必過人”的“強人”,到了小說裡,會蛻變成這樣的一個“小人”呢?這裡面作者的良苦用心,其原因和過程,是很複雜的。

《水滸傳》最早的版本是明嘉靖年間(1522…1566,施耐庵死後將近200年了)的一百回刻本。萬曆年間(1573…1620)又出現一百二十回刻本,比嘉慶本多了平田虎、平王慶的二十回書。有人認為一百回本是施耐庵的“原本”,有人認為一百二十回本是原本。多數人傾向於一百回本是原本,平田虎、平王慶是後人新增的,理由是這兩次征戰中一百單八將一個也沒死,太神了。特別是宋江投降朝廷的時間正好在方臘起義後與官軍的激戰中,這時候宋江等人立刻就去徵方臘,時間尚且來不及,怎麼可能在這中間先奉命徵遼,又插進平田虎、平王慶這兩個大戰役,然後再發兵到浙江去徵方臘?這個時候,不但方臘起義早已經結束,只怕連方臘的屍骨在哪裡都不知道了。

清代比較流行的《水滸傳》,是金聖嘆“腰斬”後的七十回本,在宋江等人“排座次”的梁山泊鼎盛期間結束。所有徵遼、平田虎、平王慶、徵方臘的故事,都被“砍”掉了。而在明代以前,早在南宋時代,就已經有“水滸英雄故事”在民間流傳。

宋代是“說書”這一文學形式的興起時代。宋人話本中,就已經出現了水滸人物的故事。南宋羅燁(yè頁)的《醉翁談錄》中,就記有《石頭孫立》、《青面獸》、《花和尚》、《武行者》等篇目,應該就是《水滸》人物孫立、楊志、魯智深和武松的故事。南宋末年或元朝初年,就已經有更詳細的、講到宋江及其三十六人故事的《大宋宣和遺事》一書流傳。因此,《大宋宣和遺事》中的梁山泊故事,被魯迅稱為“是《水滸》之先聲”,被鄭振鐸稱為“最初的《水滸傳》雛形”,是有道理的。

《大宋宣和遺事》是一部宋代人的筆記小說輯錄,也可能是民間“講史人”的話本底本,編者不詳,但可以判斷絕不是一個人的作品。講史,就是講歷史故事,但不是老師給學生講歷史課,而是“講史人”講給非讀書人聽的歷史演義。這是一種民間文藝形式,是宋元話本的前身。《大宋宣和遺事》內容可以分為十段:第一段講歷朝歷代荒淫無道的昏君,一直講到宋徽宗;第二段講王安石變法; 第三段講宋徽宗怎麼任用蔡京;第四段講宋江等三十六人(其中包括晁蓋,人名與《水滸傳》有出入,例如關勝作關必勝、盧俊義作李進義等)聚義,最後被張叔夜所平,內容已經有楊志賣刀、智取生辰綱、宋江私放晁蓋、宋江殺閻婆惜等故事,可以說已經初具《水滸傳》的雛形;第五段講宋徽宗與妓女李師師的故事;第六段講宋徽宗和道士林靈素的故事;第七段講東京汴梁(今開封)元宵節放花燈的盛況;第八段講金兵入侵,攻陷京城;第九段講金兵擄徽、欽二帝北上;第十段講康王南渡即位,定都臨安(今杭州)。各段來源不一,文風也不一致。但基本上可以肯定是南渡以後輯錄的宋代人作品。第四段以後,就大都是《水滸傳》所涉及的內容了。(參看本書附錄的《大宋宣和遺事》原文。)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五、《水滸傳》人物及故事的形成(2)

《宣和遺事》第四段以後的故事,起於朱勔運送花石綱,如楊志賣刀、吳學究劫生辰綱、宋江殺閻婆惜及受天書等故事都有了。而送生辰綱的,是北京留守梁師寶,不是梁世傑,也不是蔡京的女婿。押送者是縣尉馬安國,不是楊志。九天玄女稱三十六人為天罡猛將,以宋江為帥,但宋江並不在這三十六人數兒內。三十六人中,有公孫勝、杜千(不作遷),沒有解珍、解寶。其名號大多和今本《水滸傳》相同,只有吳學究名加亮,不叫吳用,盧俊義叫李進義,楊雄姓王,二阮為阮進、阮通,李俊為李海,關勝名關必勝,張橫為火船工張岑等等。

給宋江等人寫傳記的,除了《大宋宣和遺事》之外,還有宋代遺民龔開①所作《宋江三十六人贊》。他在自序中說:“宋江事見於街談巷語,不足採著,雖有高如李嵩輩②傳寫,士大夫亦不見黜。”(見周密《癸辛雜識》續集上)。可見宋江故事在宋末元初就已經在“街談巷語”中流傳,而且已經有高手給他們寫傳或者畫像,宋江等三十六人的姓名也都更接近《水滸傳》了。(在《大宋宣和遺事》中的吳加亮、李進義、李海、阮進、關必勝、王雄、張青、張岑,在《宋江三十六人贊》中則作吳學究、盧進義、李俊、阮小二、關勝、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