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惇懼,因不復敢長,
時人又號為齊髯公。”
裁詩,作詩。唐杜甫《江亭》詩:“故林歸未得,排悶強裁詩。”
花作骨,猶錦心繡腸,稱讚他的詩華麗。
龍頭,《魏略》:“華歆與北海邴原,管寧俱遊學,三人相善,時人號三人為一龍,歆為龍頭,原為龍腹,寧為龍尾。”
秉,手執。
魚須笏(音戶),古代大夫所用之笏。因飾以鯊魚的須(一說鯊魚皮),故名。
太行,太行山,即潞州之地。
青草上白衫,謂其初入仕途,脫白著青。唐時無官人白衣,八品九品官青衣。
章奏,臣僚呈報皇帝的文書。漢王充《論衡·效力》:“章奏百上,筆有餘力。”《後漢書·胡廣傳》:“舉孝廉,既到京師,試以章奏,安帝以廣為
天下第一。”唐孟郊《酬李侍御書記秋夕雨中病假見寄》詩:“未覺衾枕倦,久為章奏嬰。”
金門,即金馬門,漢代宮門名,學士待詔之處。《史記·滑稽列傳》:“金馬門者,宦﹝者��鵜乓病C虐�型�恚�飾街�弧�鷳礱擰�!碧屏跤砦��
《為郎分司寄上都同舍》詩:“籍通金馬門,身在銅駝陌。”宋高似孫 《緯略》卷七:“待詔金馬門,漢盛選也。以漢之久,而膺此選者僅若此耳,
殊不輕畀也。”。漢揚雄《解嘲》:“與群賢同行,歷金門上玉堂有日矣。”
石閣,即石渠閣,閣名,西漢皇室藏書之處,在長安未央宮殿北。《三輔黃圖·閣》:“石渠閣,蕭何造。其下礲石為渠以導水,若今御溝,因為閣名
。所藏入關所得秦之圖籍。至於成帝 ,又於此藏秘書焉。”《漢書·儒林傳·施讎》:“甘露中,與五經諸儒,雜論同異於石渠閣。”。《漢書·劉
向傳》:“講論五經於石渠。”
豸(音志)角,即豸角冠,亦稱獬(音謝)豸冠。古代御史等執法官吏戴的帽子。漢蔡邕《獨斷》:“法冠,楚冠也……秦制執法服之。今御史廷尉監
平服之,謂之獬豸冠。”《後漢書·輿服志下》:“法冠,一曰柱後。高五寸,以潰��構c,鐵柱卷,執法者服之,侍御史、廷尉正監平也。或謂之獬
豸冠。獬豸,神羊,能別曲直,楚王嘗獲之,故以為冠。”
雞香,即雞舌香,亦稱丁香。古代尚書上殿奏事,口含此香。《初學記》卷一一引漢應劭《漢官儀》:“尚書郎含雞舌香伏奏事,黃門郎對揖跪受,故
稱尚書郎懷香握蘭,趨走丹墀。”唐劉禹錫《郎州竇員外見示與澧州元郎中郡齋贈答長句二篇因而繼和》:“新恩共理犬牙地,昨日同含雞舌香。”亦
省作“雞香”、“雞舌”。唐黃滔《遇羅員外袞》詩:“豸角戴時垂素髮,雞香含處隔青天。”唐李商隱《行次昭應縣道上送戶部李郎中充昭攻討》詩
:“暫逐虎牙臨故劍��逗�ι喙�履輟!薄�
摧頹,困頓﹐失意。
闌,殘,將盡。
中區,指心胸之中。王琦注:“中區窄,謂心事不舒。”
葛衣,用葛布製成的夏衣。《韓非子·五蠹》:“冬日麑裘,夏日葛衣。”唐韓翃《田倉曹東亭夏夜飲得春字》詩:“葛衣香有露,羅幕靜無塵。”宋
陸游《夜出偏門還三山》詩:“水風吹葛衣,草露溼芒履。”
斷碎,破爛,言自己的貧困。
趙城,當是詩人與張徹相會飲酒之地。
解:
既稱讚張的才華,又感慨自己時運不濟。委曲道來。 。 想看書來
36 羅浮山人與葛篇
依依宜織江雨空,雨中六月蘭臺風。
博羅老仙時出洞,千歲石床啼鬼工。
蛇毒濃凝洞堂溼,江魚不食銜沙立。
欲剪湘中一尺天,吳娥莫道吳刀澀。
注:
羅浮,山名。《藝文類聚》卷七引《羅浮山記》曰:“羅,羅山也;浮,浮山也。二山合體,謂之羅浮。在增城、博羅二縣之境。” 風景優美,為粵中游覽勝地。晉葛洪曾在此山修道,道教稱為“第七洞天”。相傳隋趙師雄在此夢遇梅花仙女,後多為詠梅典實。南朝陳徐陵《奉和山地》:“羅浮無定所,鬱島屢遷移。”唐劉恂《嶺表錄異》卷中:“南海以竹為甑者,類見之矣,皆羅浮之竹也。”
山人,指仙家、道士之流。北周庾信《道士步虛詞》詩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