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機會,並以參加許多講座和大量閱讀來豐富知識、開拓視野、擴充套件思維。我深以為,如果我的內心不再成長,我的事業就不會成長,我的財富之路也就不會越走越精彩。只有我在內心裡不斷成長進步,我的人生才會越來越華美。
一。從遠郊到北大:腳踏車的年代(1)
許多財富故事都會把主人公的昔日說得很慘。這幾乎成為一種俗套:主人公早年衣食無著,或棲身無地,甚至不得不下煤窯挖煤或上街乞討;他的父母目不識丁,窮困潦倒。總之,無可忍受的悲慘境況迫使他發奮求生。
我的故事開始處毫無傳奇色彩,平常卻快樂。我性格里重要的部分是在一個相對單純的環境下形成的。這一性格往往在關鍵時候,影響並決定著我的人生走向。
我的意識裡,成長經歷最關鍵的橋段並非如何擺脫家庭的極度貧困,而是如何擺脫我自己以及周圍人們在眼界和思維習慣上的侷限。
我有幸成長於中國社會鉅變萌動的時代。“*”結束後,改革開放的序幕拉開了。此前,我曾享受過一名少年應有的天真與無憂的快樂。而在此後的年月,我又儘可能努力地去把握住新時代為年輕人展現的各種機遇。這些努力與變化,最終引領我走上了一條我自己和家人都遠未想到的成功道路。
北京城西北五十公里的地方,有一個名叫南口的小鎮。小鎮北面依山,我家就在鎮上一個部隊大院裡。母親是醫生,父親是軍官。相較中國當時的現實,我小時候的成長環境算得上舒適和溫馨了。
家中四個孩子裡,大哥已在“*”前的1965年考入大學。“*”那些年,雖然社會很亂,我和二哥、姐姐基本上是在部隊大院這種相對安全的環境下長大的。雖說那時物質條件比今天落後許多,人們做夢也不會想到,有朝一日會擁有彩電、錄音機、電腦、DVD、網際網路、手機等,但我們的童年時代大半是在無憂無慮的玩耍中度過的。當時,我最愛玩的遊戲是在石桌臺上打乒乓球,踢足球、摔跤、打壘、跳房子、藏貓貓、扔包、抽漢奸(陀螺)、抽鞭子、砸炮兒、推鐵環、打鏈子槍、溜冰車、翻方寶、拍煙盒等。
大哥周鋼和姐姐周健比較喜歡讀書,我和二哥周勇更喜歡戶外活動。父母親總是放手讓子女們去做他們喜歡的事,從不橫加干涉。我們因此得以開心地享受兒時生活,自主自己的成長曆程。童年生活對我來說,充滿了自由自在的回憶。那時,父親經常去外地出差,母親工作也很忙,家裡常年有位老奶奶(保姆)照看我們。每天放學後,我不是跑到附近山上去摘酸棗、野杏,就是和同學一起踢足球,打乒乓球。有時,我們還會一連幾個鐘頭在樹林裡投擲石子。論投擲技術,我們肯定能成為紐約揚基棒球隊的明星級投手。後來,大學手榴彈投擲比賽的時候,胳膊比我粗的同學投得還不如我遠呢。
雖然我在無憂無慮的生活中長大,但小時候家裡經歷的一次挫折卻在無形之中,成為我性格與人生髮展的一個動力。
父親在軍隊原本有很好的發展前途。他抗日戰爭期間入伍,經歷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抗美援朝時,他已是副團長。他不僅聰明能幹,且為人非常正直、善良,非常樂於助人。無論幹部還是戰士都非常喜歡他。如果不是早年一次重大失誤,他本可能順利晉升。軍隊大院裡等級森嚴,我們這些生於斯、長於斯的孩子耳濡目染,從小就知道區分官銜。孩子們都知道自己父親的官銜,以及父親和朋友們的父親在軍階上是什麼關係。
由於父親職業生涯的挫折,我和兩個哥哥和姐姐都有一種強烈的願望,那就是要證明,我們同部隊大院以及社會其他孩子們一樣優秀。從某方面來說,我們的成長由於家庭曾有這樣的經歷而因禍得福。它不僅讓我有了異乎尋常的進取心,也使我形成了比較獨立、好強的性格。因為我知道,我不需要依靠家庭地位或父輩的社會關係來實現自己的目標,也不用去巴結他人或討好領導。我不必在意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為達到目標而作的努力,因為我完全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為了讓父母感到驕傲,我不管做什麼,都力求做到最好,無論付出多大代價,都在所不惜。 。 想看書來
一。從遠郊到北大:腳踏車的年代(2)
對於一個生長在偏僻角落的孩子來說,這種人生態度讓我獲益匪淺。生活在南口小鎮就像生活在偏遠的鄉下,鎮上只有兩萬多居民,幾乎沒有為孩子們組織的活動。我和夥伴們只能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想方設法來消磨時光。因為沒有大城市的孩子那麼好的條件,我很早就養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