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友珪言道:“過河的卒子無回頭,將軍立刻點齊三軍隨本王過河殺敵!”王景仁得令,趕忙喚出九萬梁兵一同過河。
這張歸厚率領一萬兵馬沙過野河,卻見李存勖只往高邑退去,甚是疑慮。徐懷玉言道:“都督不可再追,李存勖僅率不過千人,我等過河追出十里,卻不見晉兵大隊,恐有詭計。”
張歸厚言道:“從冕所言有理,傳我將領後隊改前隊,返回南岸。”將令一出,兵馬紛紛返回。未走幾里,前隊友校尉來報:“啟稟大都督,王景仁率九萬大軍開過野河,橋樑擁擠難以透過。”
“什麼!”張歸厚驚道:“誰人如此大膽敢率大軍傾巢而出?”
校尉答道:“士卒皆言乃奉監軍之命。”
張歸厚一扔馬鞭怒道:“十萬大軍必毀於監軍之手。傳我將令急命過河的將士速速返回,違令者斬。”校尉急忙回馬傳令,奈何那九萬軍事進退兩難,前面有大都督將令,後面有監軍將令。加之張歸厚所帶一萬兵馬,使十萬梁兵在野河橋上擠來擠去,雜亂無章。
張歸厚焦急之際忽有探馬急報,李存璋率兩萬五千將士向南殺來,張歸厚急忙對部將言道:“在傳將領,過河兵馬速速列陣!”此令一發,梁兵更是無人響應,列陣之令、後退令、前進令四處亂傳。慌亂之中,李存璋率領精兵已衝殺而來,梁軍將士隱約聽到喊殺之聲,等觀望之時,晉王兵馬已殺至眼前,張歸厚、徐懷玉等人只得率左右親兵兵倉促應戰,又是一場好殺。正是:
監軍亂解兵法計,連累三軍遭奇襲。進退將令兩頭下,十萬兵卒橋上擠。
軍心渙散失戰心,同仇敵愾斬荊棘。柏鄉之戰見敗兆,晉王從此不可敵。
河岸北側梁兵被殺得大敗而歸,在野河橋上計程車卒聞聽前隊戰敗,紛紛擠回南岸。朱友珪得前方敗報,正欲在南岸列陣,忽聞探馬來報:“監軍大人大事不好,李嗣源率兵由西面渡過野河向我大營殺來!朱友珪言道:“令寇彥卿督戰南岸,其餘人等隨我西面迎敵。” 朱友珪也未清點兵卒,便慌忙帶一支兵馬阻劫李嗣源。那朱友珪豈是李嗣源的對手,在河西大敗而逃,周德威從東面渡河直搗梁軍柏鄉大營,十萬梁兵如同一盤散沙,潰敗而散。
晉軍大勝斬殺梁兵兩萬餘眾,俘敵一萬餘人,所得車馬錢糧、輜重更是不計其數。朱友珪、張歸厚等人敗回開封。李存勖在柏鄉會宴有功之臣,王處直讚道:“此番河北諸鎮仰仗晉王神威,而李嗣源將軍大破白馬陣,當屬頭功。”眾人紛紛讚許。
李嗣源卻言道:“若非千歲賜酒壯膽,周都督詐敗勵兵,嗣源焉能破陣,末將不過行拼殺之膽,腿腳之力,實乃千歲天威護佑,周都督智勇無比。”
李存勖樂道:“人言大太保威名鵲起,而不吝軍功,反謙遜與他人。兄長才德乃令亞子欽佩萬分呀!”其餘眾人也隨聲讚歎不已。
李嗣源言道:“梁軍遭此大敗,千歲踏過黃河指日可待,何不趁勢南下席捲中原?”眾人七嘴八舌附和嗣源所言。唯有一人言道:“千歲尚不可南下。”不知何人所言,且看下回分解。
第四十九回:會節園張全義獻妻 德壽宮梁太祖淫亂
話說李存勖賀宴文武眾將,李嗣源等皆請命南下,唯有一人言道:“千歲尚不可南下。”眾人一看,此言乃出參軍郭崇韜之口。李存勖問道:“安時之言必有獨到之處,願聞其詳。”
郭崇韜言道:“先王臨終之時曾有三大恨,劉仁恭背信棄義,耶律阿保機背約毀盟,朱晃弒君篡位。如今千歲柏鄉大捷,梁軍雖存餘孽,但已無復擊之力。何不趁此時機,提兵北上,消除幽燕後患。”
李存勖聽了連連點頭,郭崇韜進而言道:“今聞劉守光殺其兄,囚其父,自稱大燕皇帝,改元應天。我夜觀乾象,劉守光並非真命之人,料定率軍向北則必勝,請晉王定奪。”
李存勖言道:“安時所言有理,若滅朱梁,孤王必先除幽州禍患,方可趁心南下。”三日後,李存勖命令李嗣昭、安金全,孟知祥、李建及會同王鎔、王處直鎮守河北諸地,親率大軍五萬人馬北伐幽州。
再說梁太祖朱晃整日宮中無所事事,聞聽左右侍者傳說中書令張全義在府內修造避暑花園一座,名曰“會節園”。朱晃便下令召張全義入宮來見。朱晃一見張全義問道:“張大人你好雅興啊!”
張全義一聽此言,知道其中話中有話便裝腔作勢伏地言道:“臣年老愚昧難解陛下聖意,請萬歲明示。”
“哼!”朱晃怒道:“汝可知黃河之北軍情十萬火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