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當世之英雄,身逢唐王陷害,受辱漠北八年之餘,甚是感嘆。今命下官進寶二十箱,請主公與吾主共赴大業。”李克用看了看一側的程敬思言道:“吾豈是貪財之人。”
渾通又言:“我主另擬詔書,加封主公為大齊晉王,官拜天策大將軍,世襲罔替。”
李克用聞聽此言正猶豫之中,身側程敬思言道:“主公記得蘇武祠中掃堂蒙誓否?”克用聞聽此言,心中頓悟對渾通言道:“唐王賜我李姓,官至番王已是恩寵至極。忠臣當侍一主,烈女當嫁一夫。賢弟重禮誠摯相邀,吾且留些顏面收下巢賊所贈寶物,至於偽詔擲於火爐之中。渾大人且告之黃巢,十日之內兵入河中,百日之內收復二都!”李克用收寶燒詔,渾通也無可奈何只得灰溜溜返回長安。
李克用命周德威率五萬兵馬駐守石嶺關,自與程敬思、李嗣源、李嗣昭、李存璋、安休休率一萬大軍往河中赴盟,沙陀部酋長李友金於大道相迎。入河間府各路諸侯會盟,克用同眾太保翻身下馬,宰相王鐸、河中節度使王重榮、大太監楊復光於前,眾諸侯隨其後具來迎接。遂二十四鎮諸侯,歃血為盟。兵馬各鎮不一,總有二十萬。這二十四鎮諸侯是:
第一鎮:函國公袁容;第二鎮:晉國公王鐸;第三鎮:諸軍副招討使楊復光;第四鎮:河中節度使王重榮;第五鎮:義武節度使王處存;第六鎮:中軍都兵馬使王處直;第七鎮:朔州節度使唐弘夫;第八鎮:同州節度使朱全忠;第九鎮:邢州節度使朱玫;第十鎮:雁門節度使李克用;第十一鎮:鄆州節度使赫連鐸;第十二鎮:徑原節度使程宗楚;第十三鎮:成德節度使王鎔;第十四鎮:歧州節度使齊克讓;第十五鎮:孟州節度使諸葛爽;第十六鎮:魏博節度使羅弘信;第十七鎮:河東節度使鄭從讜;第十八鎮:宥州刺史拓跋思恭;第十九鎮:兩浙節度使董昌;第二十鎮:幽州節度使劉仁恭;第二十一鎮:東面行營招討使東方達;第二十二鎮:撫州刺史危全諷;第二十三鎮:杭州刺史錢鏐;第二十四鎮:幷州刺史湯群。
眾諸侯之中,乃當朝尚書右僕射晉國公王鐸被首推盟主,中軍寶帳諸侯分坐兩廂。王鐸言道:“今鹽賊禍亂,萬歲招我等共二十四鎮兵馬興師問罪,諸位當摒棄前嫌,同仇敵愾,共赴大敵。”王鐸叫道:“徑原節度使程宗楚、朔州節度使唐弘夫、汴梁節度使朱全忠。命汝三人率馬步軍五萬,為先鋒。”三人接令。王鐸又道:“河中節度使王重榮、成德節度使王鎔駐守沙苑;義武節度使王處存、雁門節度使李克用進駐渭橋;邢州節度使朱玫、宥州刺史拓跋思恭紮營武功”眾人紛紛接令。
唐中和元年、大齊金統二年,公元八八一年,二十四路官軍形成圍攻長安之勢。話分兩頭,先表副先鋒主將朱全忠。先鋒官乃程宗楚與朔州節度使唐弘夫曾在龍尾陂以少勝多大敗尚讓五萬人馬,二人交情甚密。因朱全忠草寇出身,諸侯多有藐視者,程宗楚單邀康弘夫先行攻城,命朱全忠後隊押糧。朱全忠知程、唐二人慾搶頭功,也是滿腹怨氣。朱全忠於行軍途中對軍師謝瞳怨道:“那程宗楚、唐弘夫不過龍尾陂勝賊一陣,便掛了正先鋒印,獨自去搶頭功,令我在後押糧,是何道理?”
謝瞳言道:“主公不知,下官見諸路兵馬各懷鬼胎,長安城中巢賊兵馬尚有十幾萬之眾,程、唐二將絕非賢能之將。此番進軍,押糧便押糧,若程、康二將失利,主公賴此糧草何愁大業部成。”
朱全忠熟思片刻言道:“軍師所言極是,收復長安不過官進一級,賞銀千兩。有此軍糧,則數萬兵馬維濟一年。傳我將領各隊減速行軍,以待前方戰報。”
此時黃巢聞聽二十萬官軍四面兵進長安,速詔百官商議退敵之策。太尉尚讓言道:“陛下,今唐軍包圍京師水洩不通,臣力主不可長久與敵拖延,當速戰而決。”
葛從周道:“臣以為對我大齊成心頭之患者乃北面沙陀部兵馬,臣聞李克用以調周德威引三萬人馬紮營渭橋。”
黃巢言道:“二位愛卿所言,朕已知曉,只是尚無破敵良策。”
尚讓道:“臣以為可誘唐軍攻入長安外城,先驕人之兵,再遣精兵由內城而發,在京師之內力斬頑敵。”
林言說道:“此計雖好,但入城之後恐長安大亂難平。”
尚讓曰:“時下四面被困,拖延日久城中自然也要生變,以別無他策。”
黃巢言道:“太尉所言甚合我意,命張歸霸、張歸厚領二萬人馬鎮守長安外城,只准敗不許勝,尚讓、孟絕海、鄧天王領三萬大軍伏於灞上;李讜、楊能、霍存、張歸弁、劉塘、季逵領三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