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九城的名角兒,為的是大小衙門的老爺!納彩禮讓內務府的人坑了一下,害崇家多花了幾千銀子,把他的“榮四爺專辦紅白喜事”的“金字招牌”,砸得粉碎,當時便向主家“引咎請辭”。崇家倒很體諒他,事情本來難辦,另外找人未見得找得到,就找到了,頭緒萬端,一時也摸不清。多花錢不要緊,大婚典禮出了錯不是當要的事,所以一再安慰挽留,榮全也只好勉為其難。
“榮四爺”的字號,這時候喊不響、用不著,那就只有軟磨,他和他的幫手,分頭跟內務府、禮部、鴻臚寺、鑾儀衛、上駟院的官員說好話,從午前磨到下午三點鐘,才算開銷完畢。
這一場交涉辦下來,榮全累得筋疲力盡,但他無法偷閒息兩天,大徵禮一過,馬上得預備大婚正日的慶典。光是皇后的妝奩進宮,就非同小可,其中有無數玉器、玻璃器皿、大大小小的鏡子,碰壞一點就是不吉利,怎麼向崇家交代?為此榮全日夜擔心,魂夢不安!
但是大大小小的官員,卻是喜氣洋洋,輕鬆的居多。各衙門雖不象“封印”以後那麼清閒,但也決不象平日那樣認真,公事能擱的都擱了下來,等過了大婚喜期再說。朋僚相聚,談的總是如何相約找個適宜的地方去看皇后的嫁妝,或者如何結伴入宮瞻禮。這樣到了八月底,奉准入覲的官員紛紛到京,便另有一番趨候應接的酬酢,大小衙門,越發冷冷清清了。
彭玉麟也就在這時到了京師,一進崇文門,先到宮門遞折請安,當天便賞了“朝馬”,傳旨第二天召見。
召見是在養心殿的東暖閣,皇帝雖未正式親政,但實際上已開始親掌政務。所以這天也是皇帝問的話多,垂詢了從湖南啟程的日期,周閱長江各地的情形,皇帝說道:“看你的精神倒還不壞!”
彭玉麟率直答道:“臣有吐血的毛病,晚上也睡不好,難勝煩劇。”
“這一趟巡視長江,你很辛苦了。足見得身子還很好。”
“是!”彭玉麟答道:“臣不敢不勉效馳驅。”
“這才是!朝廷全靠你們老成宿將。”皇帝有些激動,“現在洋人狂妄得很!彭玉麟,你要替我辦事,把長江水師整頓好了,還要替我籌劃海防!”
皇帝這樣在說,一旁帶班的恭王,頗為不安。因為海防是另一回事,歸直隸總督兼領的北洋大臣,與兩江總督兼領的南洋大臣分別負責,尤其是北洋大臣李鴻章,海防事宜實際上由他一手在經理,其中牽涉到洋務與船政,與彭玉麟無涉。倘或皇帝年輕氣浮,貿貿然面諭,真個叫彭玉麟去籌劃海防,那時既不能奉詔,又不能不奉詔,豈不是要平添無數麻煩?
幸好,彭玉麟很有分寸,“江南的江防,跟海防的關係密切,江陰與吳淞兩處,防務更為緊要。臣已面飭守將,格外當心。”他略停一下又說:“凡江南江防,與海防有關聯的各處,臣請旨飭下新任長江水師提督李成謀,加意整頓。至於南北洋海防,臣向來不曾過問,實在無可獻議。臣此次進京,在天津曾跟李鴻章見面,亦曾聽他談起北洋海防,處置甚善。請皇上仍舊責成李鴻章加緊辦理,數年以後,必有成效。”
這一說提醒了皇帝,連連點頭,不再提到海防,“你保舉的李成謀,才具怎麼樣?”
“李成謀是李臣典的胞弟,他在福建的官聲甚好,不尚浮華,肯實心辦事。目前長江水師的習氣甚深,須有誠樸清廉的人去整頓,臣因此保舉李成謀。”
“嗯,嗯!”皇帝又問:“你在湖南的時候,與曾國荃可有往來?”
“臣居鄉廬墓,足跡不出里門,與曾國荃難得見面。不過常有書信往來。”
“他的精神怎麼樣,是不是很好?”
“是!”彭玉麟答道:“曾國荃帶兵多年,習於勞苦,精神很好。”
“既然精神很好,就該出來替我辦事。”
這一說,恭王又在心裡嘀咕。曾國荃因為參了官文的緣故,旗下親貴,對他異常不滿,一時沒有起用的可能。皇帝不知道這些恩恩怨怨,想到誰就要用誰,將來一定會惹出許多風波,得怎麼樣讓他明白其中的窒礙顧慮才好。
“楊嶽斌呢?可常見面?”皇帝又問,“你跟他共事多年,想來一定常有往來?”
這一問又見得皇帝對過去的情形欠熟悉,楊嶽斌與彭玉麟都由水師起家,楊在前面彭在後,以後彭玉麟改了文職,反可以節制楊嶽斌,因而生了意見。楊彭不和,連慈安太后都知道,就是皇帝懵懵懂懂,問出這樣的一句不合的話,令人適背會來後好笑。
然而在彭玉麟卻不是好笑,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