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部分(3 / 4)

小說:天樞 徐公子勝治 作者:吻火

向辛納赫臣服,境內的戰事平息,列國混戰的第二階段大致結束。

這場混戰最大的失敗者當然是巴倫王國,然而最大的收穫者卻是一位神靈——恩里爾

亞述和哈梯信奉的主神都是恩里爾,他們開闢了新的疆域,將神殿修到那裡,以神靈的名義進行新的統治,也代表了祭司貴族與神殿勢力的擴張。恩里爾的神域範圍越來越廣,而馬爾都克是節節敗退,這不是兩位大神之間的直接交鋒,而是人間戰爭的結果。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亞述王國是恩里爾手中一枚最重要的棋子,辛納赫的雄心壯志、浮士德的戰略策劃,或多或少都有這位神靈的指引,他們的很多想法與願望甚至都直接與恩里爾的神諭有關。比如辛納赫剛剛登基之時,恩里爾就降下神諭,說他將成為大陸上偉大的君王,並暗示他應該怎樣去做。

巴倫王國的激戰漸漸平息的時候,這場列國混戰進入了第三個階段。辛納赫的雄心壯志被點燃,他的目標又指向了都克平原,已經建立了恩里爾城這個戰略基地,下一步便是要擊破撒冷城、封鎖黑火沼澤的商道。

辛納赫保守的計劃是與哈梯王國南北平分這片千里沃土,最佳的打算是將整片都克平原徹底佔據。如果這個目標實現,亞述王國的實力將在大陸上達到鼎盛,辛納赫也將成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君王。

辛納赫派浮士德與塞米爾悄然前往恩里爾城,其實也是受到了恩里爾的暗示。這位大神根據戰況的發展以及各方力量的對比,預言了都克平原將來的情形,他本人的指引也成為了這種預言的一部分。

伊索剛開始並不清楚自己的對手變了,在恩里爾城中掌握軍政大權的不再是一位武夫非利士,而是運籌帷幄的浮士德。浮士德一開始也沒有暴露出戰略意圖,也沒有公開露面,而是在暗中增強恩里爾城的力量,表面上甚至在幾次摩擦衝突中故意示弱。

透過征伐巴倫王國的戰爭,亞述王國虜獲了大量的人口成為奴隸,浮士德趁機用以解決最頭痛的後勤問題。他給了這些奴隸一條生路或者說希望,只要他們能夠運送足夠的生產與戰略物資翻越亞述高原到達恩里爾城,就能夠獲得自由成為城邦居民,他們將來在戰場上立下功勳,還能獲得一片土地。

翻越亞述高原的羊腸小道寒冷而險峻,後勤補給中人員與物資的損耗都很大,但有了這麼一條政策,就能讓那些被擄掠的奴隸們主動賣命。巨人軍團已經集結完畢,更龐大的後備軍隊伍以平民的身份在恩里爾城出現,囤積物資、打造武器。

辛納赫國王征戰巴倫的訊息已經傳到了恩里爾城,參加那場大戰的戰士們有很多成為了王國新興的貴族,擁有了大片的土地和大量的奴隸。這也令恩里爾城中至今沒有取得戰果的將士們既羨慕又期待,他們迫切的盼望著攻破撒冷城,成為都克平原上的新貴。

巴倫王國向亞述王國表示臣服,除了沒有在全國各城邦為恩里爾修建神殿之外,其它方面很類似於當年哈梯王國向埃居帝國臣服的情況,辛納赫於是自稱亞述大帝。

伊索等人多少也發現了恩里爾城的情況不對勁,但此時卻有另一件更重要的事情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那就是亞述帝國、巴倫王國、哈梯王國之間最新的形勢變化。就在浮士德於恩里爾城中暗自謀劃的時候,巴倫王國境內的戰爭徹底平息,亞述大帝辛納赫派使者前往哈梯王都與亞設國王談結盟事宜。

如果不是辛納赫突然從東北方進攻巴倫,哈梯王國也不會取得西線戰爭的大勝,亞設也是直接的獲益者,這兩位國王先前就已經互派使者祝賀勝利。如今亞述與哈梯各有所獲,為了鞏固戰果,辛納赫又提出了另一個建議。

他首先提議兩國之間結為盟友,加強通商與貿易合作,互相遣返逃亡的奴隸。除此之外,辛納赫還特意提到了都克平原的歸屬問題,他建議南北劃界平分都克平原,使這片千里沃土成為兩國新的接壤疆界。

在辛納赫的建議中,平原最北部的恩里爾城、中央偏北部的撒冷城都是亞述王國的疆域,而南部的美索城和布達米亞城當然是哈梯王國的疆域,而且還包含了大片尚未開墾的地區,都比兩國控制的現有地盤大的多。從目前的實際形勢看,這個提議對雙方都是有利的。

可是有一個問題辛納赫故意沒提,他把撒冷城所控制的勢力範圍划進了亞述王國的疆域,就是想試探一下哈梯王國的態度。哈梯國王亞設表面上不想與目前正強大的亞述帝國翻臉,派使者的回信很有意思。

他向辛納赫表示,希望兩國結成友好同盟,同時也很捧場的稱呼辛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