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或冷漠或敵意或打趣的目光視若罔聞,感慨激昂的說道:
“沒錯,魏淵確實攻陷了巫神教總壇,開歷史之先河,單憑這一條,魏淵的罪,便馨竹難書。”
張行英眯著眼,冷笑道:
“攻陷巫神教總壇是罪?陛下,袁雄勾結巫神教,叛國通敵,請斬此獠狗頭。”
袁雄絲毫不怵,哼道:
“大軍出征的目的是援助妖蠻,阻止巫神教吞併北境的野心。可是,諸位看看魏淵做了什麼?他率軍打到了巫神教總壇靖山城,害得我大奉八萬多將士埋骨他鄉。
“魏淵分明是為了一己之私,貪功冒進,這才造成如此重大損失。陛下,整整八萬多的將士啊,他們上有雙親要奉養,下有子女要撫養。
“就因為魏淵貪功,害得將士們戰死異鄉,此等禍國殃民之徒,怎可封爵?怎可諡號忠武?”
王黨的錢青書出列反駁:
“袁雄,你少在此大放厥詞,妖言惑眾。要援助妖蠻,讓巫神教撤兵,還有比攻陷總壇更好的辦法?魏淵攻陷總壇後,靖國便立刻撤兵,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再者,沙場征戰,死傷難免,攻陷巫神教總壇卻是破天荒的頭一次,豈容你汙衊。”
袁雄“呵”了一聲:“汙衊?想要逼靖國撤兵,有的是法子,攻下炎國難道比攻陷靖山城還難?攻下靖國國都,難道比攻陷靖山城還難?
“魏淵是兵法大家,這些道理他不會不知道,但他偏偏選擇了靖山城,最後導致十萬大軍近乎全軍覆沒,只逃回一萬多人。
“為什麼?他魏淵不就是想開歷史之先河,青史留名嗎。”
殿內諸公再次議論起來,交頭接耳。
袁雄說的話有沒有道理?
有的。
此次出征是為牽制靖國,逼其退兵,魏淵只要打殘炎國,圍城,再打殘來救援的康國,靖國還能不撤兵?
魏淵已經做到的,兵臨炎國國都,接下來圍點打援就成。
或者,直接奇襲靖國國都不是更好嗎。
可他偏偏選擇攻打靖山城,最後與巫神教總壇同歸於盡,這固然開歷史之先河,但同樣葬送了軍隊。
那一萬八千殘部,大半是從炎國撤回來的,靖山城一役中倖存的將士,不足五千。
要說魏淵沒有貪功冒進的想法,在場諸公不信。
見火候差不多了,兵部尚書秦元道出列,沉聲道:
“陛下,臣覺得,袁御史所言極是。魏淵的貪功冒進,不但葬送了八萬大軍,甚至還惹來巫神教的報復。若非許七安當時恰好在襄州玉陽關,恐怕此事,襄州已經化作廢土,百姓慘遭屠戮報復,重演四十年前的慘狀。”
這........魏黨眾官員臉色微變。
秦元道竟用這件事來攻訐魏公,而這確實屬實,叫人無法反駁。
一旦玉陽關淪陷,襄州百姓遭遇報復屠殺,那麼魏公的所作所為,再無半點功勞可言。
王首輔皺了皺眉,心裡升起一股怪異之感,這次炎康兩國聯軍攻打玉陽關,簡直就是再為陛下扼殺魏淵的功勞做鋪墊。
僅僅是為了一個身後名,不至於,背後必然還有隱情。或者,扼殺魏淵的功績只是目的之一.........王首輔心裡一沉,出列道:
“實不相瞞,我已見過許七安,他告訴臣,之所以前去玉陽關,是受了魏淵之託。魏淵知道巫神教必定報復,因此留了後手。”
漂亮!
張行英等人眼睛一亮。
秦元道用許七安的功績來攻訐魏公,王首輔這一招,相當於釜底抽薪。
這是無法求證的事,因為不管真假,許七安必然都會站在魏公這邊。
薑還是老的辣。
袁雄反駁道:“既已算到巫神教報復,為何不通知朝廷,反而託付一個在野的草民?首輔大人莫非當陛下是三歲孩童,隨意糊弄?”
袁雄和秦元道的“爪牙”紛紛附和,支援這位右都御史的看法。
三方人馬吵的不可開交。
這時,一位宗室郡王跨步而出,哽咽道:
“陛下,魏淵貪功冒進,以致於我大奉損失慘重,便是妖蠻,也沒我大奉損失慘烈。這是在援助妖蠻嗎?這是在自削國力啊。靖山城固然淪陷,但我大奉又何來的勝利?
“妖蠻此時恐怕樂開了花,他們反而坐收漁翁之利,來年若是再入侵楚州邊境,該如何是好?”
這位郡王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