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通各種江湖門道,但對毀屍滅跡絕對不是很擅長,也沒學過呀!
躊躇間剛一皺眉,靈覺中忽然聽見秦漁發出的瑟瑟之音,遊方感到有一絲不對勁,下意識抬頭向某個方向望去。過了十幾秒鐘,風中聽見一陣陣扇動翅膀的聲音從上空掠過,是遠處山樑那邊的鳥兒接二連三的飛來。
時間已是落日之後,鳥兒又不是蝙蝠,黃昏不歸林怎麼往外飛呢?而且很多動物有天生的靈覺,就如很多人天生有敏感的直覺一樣,此地匯聚的煞氣還沒散去,就算鳥兒飛過也會避開啊?除非是它們受到了更大驚擾,已經顧不上這些了。
山樑那邊究竟發生了什麼事?能驚起黃昏中整片山谷的飛鳥,應該是好大的動靜,卻沒有發出一點聲息。秦漁有感應,難道這柄劍自己成了精,遠在此地卻比山粱那邊的飛鳥感覺還要敏銳?
遊方微微一怔隨即反應過來,不是這柄劍成了精,它的感應其實來源於自己。遊方無意間已經感覺到山樑那邊不對勁,但正在想別的事情,心念不夠空靈,這種感應被掩蓋了。
而秦漁沒有自主的心念,始終都是一種空靈的狀態,卻能與遊方的靈覺發生奇異的共鳴,從而提醒了他。
遊方明明感覺到了卻意識不到,還需要藉助秦漁來提醒。這一瞬間他對兩件事忽有所悟,首先是“靈覺”與“神識”究竟有何區別?
劉黎曾經說過:“待到修行有成,元神出現內外交感清明,便可運用自如知其所以,彼時可稱神識……空談再多也無真見知,功夫到了自有體會,也只能去自己休會。”
遊方的功夫還沒到“元神出現內外交感清明”的地步,但此刻卻有了朦朧的體會,靈覺中聽到秦漁的示警聲其實是自己的元神所感,而這種感覺確實無法空談。
他所悟的第二件事是關於養劍的。吳老說的真沒錯,器物真正的靈性是創造者與欣賞者自身所賦予它的,劉黎那本秘藉中說養劍至此並未結束,待到靈覺化神識之後另有玄妙,談的僅是秘法,而吳屏東教授的話,實則早已解釋了這些看似神異的秘法中包含的平凡哲理。
養劍確實沒有結束,因為遊方能賦予“她”的精神共鳴還可以更精深。一方面看秦漁究竟能承載多少,另一方面就要看遊方自身的修養如何了。
聽聞瑟瑟劍鳴,能在轉瞬間悟出這些,不是單純的靈機六動,而是長期積累後的頓悟。無論學什麼,狀態往往都在積累與頓悟間不斷交替升遷。積累是必下的苦功,而頓悟有時是水到渠成,有時則需要機緣點撥。遊方今天的經歷很窩囊、很兇險,但也遭遇了一連串的機緣。
雖有所悟,但形勢卻不容他細想太多,因為山樑那邊的情況陡然發生了變化,強大的威壓氣息如爆發般瀰漫而開。雖然隔了一道山樑,也傷不到遊方,無形中卻讓人感覺簡直喘不過氣來。
第四十二章 點點幽藍
遭遇這種突發狀況,遊方有兩個選擇!要麼過去看看熱鬧,但那樣可能會有危險;要麼趕緊料理完殺人現場離開,他自己還有一大堆麻煩呢。而他卻站在胡旭元的屍體前愣了片刻,因為感覺很奇特,山樑那邊強大的威壓氣息中既包含著侵略感更多的卻是安全感,這也太矛盾了!
難道是兩個人,或者兩件“東西”在對峙,分別對自己產生了不同的影響?對,一定是這樣!遊方突然想明白了這種矛盾感的來源,不是用靈堂感應到的,他也不可能將靈覺延伸到山樑那邊去挑逗那麼強大的氣息,而是猜到的。
怎麼形容這種感覺?遊方沒有經歷過所以說不清,以他能回憶起的場景勉強類比,山谷那邊好似有兩隻活生生的滄州鐵獅子,毫不掩飾彼此的威壓之氣。這股氣息是突然瀰漫開的,說明他們剛才還是含而不發,此刻陡然進入一種針鋒相對的警戒狀態,但山樑那邊的地氣並沒有產生劇烈的波動,說明他們還在對峙並沒有動手。
遊方很清楚,就那種侵略性的威壓氣息來看,假如是衝著自己來的,在這荒郊野外他根本逃不掉,試想一下一隻活的滄州鐵獅子,能主動運用自身的靈性發出攻擊,並不需要跑多快,在這裡很容易就能“鎮住”遊方。但這股氣息似乎被擋住了,另有人應該在保護他,會是誰呢?
劉黎!遊方能想到的只有那怪老頭了。至於另一個人,應該是胡旭元的同夥,遊方從未得罪過那等高人,只有這樣才能解釋的通。看來劉黎與胡旭元不是一夥的,而他們今天都在八大處遇到了自己,卻因為各自的原因都沒有露面。
至於胡旭元,當然是想暗中設局害自己,他已經這麼做了。而劉黎,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