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地帶 探索哥斯大黎加藍色地帶(2)
我就坐在一旁,微笑著,看著一個充滿慈愛的母親和一個不想在新朋友面前尷尬的兒子之間的交談。
我能理解在這個情況下湯米的感受,畢竟他已經八十歲了,而且他自己也已經是個曾祖父了。而他的母親,班吉塔,剛剛慶祝過她的一百歲生日。在他們所居住的小村霍佔查裡,擁有著這顆星球上最健康,最長壽的人群。這是一個讓孩子們有足夠的時間成長的地方。
在中美洲尋找
在2002年,當人口統計學家路易斯·羅斯爾…比克斯比(LuisRosero…Bixby)在對哥斯大黎加人口資料進行日常統計工作的時候,他注意到這裡的人似乎比世界上發達國家的人口更長壽。這一顯著的事實並未受到關注,這是因為中美洲的發展中國家是世界上聲名狼藉的瘧疾、登革熱和革命的爆發地,大多有關死亡率研究甚至根本都不去調查那裡是否有人活到了80歲以上,因為沒人認為在那一地區的人能長壽。
而且,一些組織,如聯合國,認為一些哥斯大黎加人總喜歡誇大他們的壽命,因此所有發現都不被承認。然而羅斯爾-比克斯比,位於聖約瑟的中美洲人口研究中心的主任,決定進一步探究此事。他沒有去看那些人口調查資料(因為回答者可能會誤報他們的年齡)。而是用了一種已經被遺忘的,十分簡單的方法來調查人群中的年長者的壽命。這就是“準過世組”方法,這是一個建立在良好的檔案證明基礎上的用哥斯大黎加選民的死亡和出生記錄來計算年齡的方法。(和拉丁美洲的其它地方不同,自從1883年開始,政府不再控制參與統計機構和人口普查。)
簡單的說,他選擇了一份1890年到1900年之間的出生證明,並找到了死亡記錄。從中,他可以計算出死者的平均年齡(壽命期望值)以及在各個年齡段的死亡可能性(死亡率)。
用這些資料與發達國家的情況相比較,路易斯發現年滿60歲的哥斯大黎加人活到90歲的機率是美國人、法國人甚至日本人的兩倍。他還發現,如果一個男人活到了90歲,那麼他可以期望平均再多活年,這也比發達國家的壽命預期值高得多。如果羅斯爾-比克斯比的資料是正確的,那麼這將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發現。哥斯大黎加的醫療支出只有美國的15%。然而這裡的人卻能活得更長,看起來這裡的人們的生活比世界上其它國家的更健康。
2005年,羅斯爾-比克斯比到法國去參加一個世界性的人口學研究大會,他向他的同行們展示了這一結果。參加大會的人中有一部分人口統計學家也在研究長壽人口,他們中的很多人都出席了羅斯爾-比克斯比的講座。他們認真聽取了他的意見,但是並不十分相信:眾所周知,傳染病和政局不穩縮短了中美洲的人口壽命。這些人口統計學家怎麼能夠相信這一區域中有些地方的人口會比發達國家的人口更長壽?羅斯爾-比克斯比得到了禮貌性的鼓掌,之後聽眾就紛紛散去。他回到哥斯大黎加去繼續進行他的工作,大多數都集中於中美洲的人口增長上,而他的長壽研究相對也就不那麼重要了。
代表大會之後不久,我給人口統計學家米歇爾·普蘭打了一個電話。當時,我在國家地理雜誌發表的《長壽的秘密》一文獲得了成功,於是我非常希望找到世界上更多的未被發現的藍色地帶。我知道米歇爾擁有一個屬於他個人的世界最長壽人口資料庫。所以我期望他能夠給我一些好點子。
藍色地帶 探索哥斯大黎加藍色地帶(3)
“是的,還有一些地方,”他操著他那有著濃重法國口音的英語說,他向我介紹了他最近在克利特島(Cr e t e)2和馬約卡島(Ma j o r c a)3進行長壽調查的情況,“但是並不像撒丁島那麼特別。”
我問他是否考慮過發展中國家的一些地區。他回答說,“問題是在那些地方一般缺乏記錄,而且很難核實年齡。”停了一會兒,他用一個伴隨著“啊哈”的聲音說到,“也許這裡有個地方。”接著他告訴了我關於羅斯爾-比克斯比的論文的事。因為米歇爾也列席了那次世界人口學研究大會。他說羅斯爾-比克斯抨擊了他,說他過於草率地駁回了一個優秀科學家的資料。於是我和米歇爾做了個交易,如果他願意檢查羅斯爾-比克斯比的資料並對其有效性進行評估,我就去找資助這次調查的旅行經費。
在我們第一次交談後,普蘭聯絡了羅斯爾-比克斯比,介紹了我們在世界上其它藍色地帶的工作,表示我們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