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忙於生產。
相對於他們,遼鎮軍鎮物資豐富,馬匹經過一個冬天沒有掉膘,處於一個很好的狀態,這此消彼長的勢頭,遼鎮自然佔有很大的勝面。
王通現在已經進入了保定府地面,大同府也去往北疆出戰的騎兵不少都是各歸本隊,也有留守在歸化城的,這次跟來的都是些代表,虎威軍和薊鎮的兵丁軍紀森嚴,他們大軍過境,對地方上來說只會是繁榮市面。
因為大軍路過,吃喝用度,人馬消耗,除卻自己攜帶的糧草之外,都要地方上供給,地方公費支應是一塊,但軍隊的採買都是給現銀,這對地方上的好處可當真不少。
可就是這般有益無害的經過,京師中卻有流言泛起,說大軍過境滋擾地方,某某軍將居功自傲,行事囂張,在地方上強搶民女,結果某致仕京官的女兒也被侮辱,那千金小姐羞憤自盡,地方上群情激奮,鄉里百姓聚眾去往軍營討個說法,卻被王通下令用火銃火炮轟打,死傷千餘人。
訊息怎麼開始的無從查證,幾天之內,街頭巷尾就是議論紛紛,特別是士子文官們多的地方,細節也越來越被豐富,什麼那京官是隆慶三年辭官回鄉的,什麼那小姐跟京師某位翰林訂親,什麼那小姐是被王通看中。
還有人活靈活現的說自己全家都被火器打死,自己在外得以倖免,也有傳言說,大軍吃人肉,喝人血……
卻也有和大軍打過交道的百姓商人等,還有前段時間剛從保定府那邊過來的人,都說王通率領的兵馬軍紀森嚴,保定府也是太太平平,根本沒有這樣的事情,可真相無趣,駭人聽聞的訊息卻是越來越廣。
訊息越傳越是離奇,已經有言官寫了奏本,彈劾王通居功自傲,不約束部屬,致使軍紀敗壞,或有不臣之心,還請朝廷降旨給予約束。
這本來就是傳聞,御史卻直接寫在奏摺上遞了上去,而且還不是一封,所謂風聞奏事就是如此,御史言官聽到的傳聞也可以呈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