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來說,被稱為虎威軍的禁軍軍官們更加忠實於這個團體本身,而不是皇權,暗殺發生後,戰鬥迅速就結束,暗殺者被逮捕,皇帝派去接管兵權的人被控制,訊息快速的傳遞到了京師……”
“……事實證明,在這些事件中最淳樸的人是李虎頭……”
“……王通得到訊息的時間比皇帝要早兩天,居住在京師的他連夜帶著全家離開,附帶說一句,是在錦衣衛甲冑騎兵的護送下,皇帝佈置在身邊的監視力量完全沒有起到作用,反倒是掩護王通離京……”
“……天津衛是王通的城市,在那裡,有上萬全副武裝的民兵以及龐大的私人艦隊保護他……”
——
謝謝大家的訂閱和月票,謝謝ipooo老朋友的打賞,謝謝!
一千一百二十二
“……皇帝低估了王通的情報系統,那個被稱為三江的商業帝國給王通帶來的並不僅僅是巨大的財富……”
當李虎頭死在戰場上的官方訊息傳回京師,僅僅過了三個多時辰,京師就開始發生了混亂。
萬曆皇帝本來的計劃並不是這樣,李虎頭戰死在疆場上,然後風光大葬,這個大多數人都能接受,可李虎頭部下報上來的訊息是在戰場上被人暗殺,大家都不是傻子,明白這個到底意味著什麼。
勳貴豪門紛紛出城避禍,要是以往,他們會安然居住在京師中,或者鑽營或者是站隊,總歸要在這亂局中撈取些實惠,可如今不同,王通如果還在京師,那還罷了,王通先去了天津衛,那結果如何就不可知了。
若是以往,除了京師內外的宅院和莊子,這些勳貴豪門也無處可去,可如今,大家都是北上出塞要不然就去遼寧,塞外和關外都有莊子要塞,在那裡他們也有家兵護衛蓄養,在那裡遠避安居,等待結果,也是個方法。
天子要對付臣下,有太多的法子,這是個一邊倒的局面,可對付王通,王通的實力實在是太強了。
“……各種各樣的訊息在京城流傳,而且很多人都聯想到了這個帝國剛建立的時候,被稱作太祖皇帝的朱元璋將功臣一個個清除的往事,事實上,這個帝國的歷代皇帝都有類似的習慣,儘管一向疏遠的文官集團迅速聚攏在皇帝身邊,可輿論還是倒向了禁軍軍官團……”
先抓到禁軍一部,然後說服其他出鎮各邊的禁軍將領,解除王通手中的權力,這樣的計劃倒是穩妥,可局面發展到這樣的地步,一切都是休提了。
萬曆皇帝向著各處派出了使者,之所以不稱之為欽差,那是因為現在這個局面下,不能採取太刺激武人的舉動,儘管文官們一直在鼓譟著下詔書解除這些悖逆粗野之輩的兵權,恢復各項德政。
但稍微有些頭腦的人都明白,皇權鼎盛是因為禁軍的支援,禁軍將領的地位,對隊伍的控制都是大明曆代最有效的,而且以當年那兩個團為骨幹軍官建立起來的禁軍大部隊,對王通這一系的將領極為親近,真要是下詔奪權,最大的可能就是將兵一體,直接譁變。
虎威軍到底是如何強悍的一支軍隊,從歷次輝煌無比的勝利就能知道,軍團團背後牽扯到什麼樣的勢力,宮中更是明白,如今天下最顯赫的將門,最豪富的鉅商,都和他們有這樣那樣的密切關係,一動全動,天下皆亂。
不過萬曆皇帝這次又是晚了一步,王通的使者比宮中派出的使者早一步上路,早一步到達了各處。
朱家先天有個問題,那就是明太祖朱元璋誅殺功臣的事情太出名了,影響也是太大,明英宗殺于謙,至於正德死後江彬錢寧就被清算,也不是什麼好例子,如今這局勢是空前絕後,社會大繁榮,開疆拓土,滅國殺王,將領們各個立有大功,怎麼看也和大明開國的時候類似,然後宮中的太多訊息被洩露了出去,比如說“荊棘”這個比喻,太祖皇帝對子孫這麼講,如今萬曆皇帝也對兒子這麼說,這些“刺”自然心中驚惶。
王通做了多少事,立下多少大功,這個大家都看在眼裡,幾次收到打壓主動的忍讓謙退,大家也都是知道,這個人是個忠臣,為了大明做了這麼多事情,立下了這麼多功勳,到了如今卻是這個下場,大家都是心寒了。
而且禁軍軍團和身後利益集團到現在發達的這麼厲害,從士紳那邊虎口奪食,搶下多少東西,如果王通一倒,文官集團肯定要清算回來,難道現在這麼多的錢財田土,還有這威風八面的權勢都要煙消雲散?
利益攸關,大家的立場馬上就統一了起來,禁軍各團名義上是李虎頭總管,可實際上分駐各地,等同於總兵大將,都有上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