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耗費自己的太多力量,也就沒有繼續追擊。
但此戰之後,朝鮮水師再也不敢來到倭寇佔領區周圍的海面活動,那邊完全被沈枉船隊所控制。
因為保證了海路的安全,倭國新晉大名沈枉發了大財,從倭國本土向朝鮮運送糧草給養並不是做白工,是有這樣那樣的好處。
萬曆二十一年五月初,朝鮮水師主將李舜臣率隊在元山港與大明水師匯合,繼續南下仁川,準備封鎖京畿道的海上交通。
朝鮮水師對大明的水師有所瞭解,但評價不高,在他們眼中看來,天朝上國的水師居然這麼貧弱,實在是不可思議的事情,李舜臣曾對自己的侄子說過,陸上天兵無敵,但海上還要靠咱們朝鮮男兒,即便是天朝水師過來支援,那水師恐怕還比不過沈枉的船隊。
不過一見之後,李舜臣卻發現自己的看法是老黃曆了,明軍這支船隊船隻總數也就是二百餘艘,但船隻的質量卻是頗為驚人,看起來船的年份都沒有超過十年,上面都有火器的配置,真正讓李舜臣眼皮直跳的是幾艘大船。
這樣的船是西洋船的樣式,可大小都是驚人,因為龜甲船和板屋船是近海戰艦,所以造的很大,但明軍的大艦比龜甲船還要大許多,巨大的船體,巨大的船帆,還有船身兩側的火炮,更是駭人。
除卻這樣的炮艦,還有部分船要稍小,可是同樣的規制,這樣的“小船”算計下火炮也要二十門以上。
從離開平安道的港口後,李舜臣就很沉默,只和自己的侄子說了一句話:
“天朝有此水師,恐非朝鮮之福啊!”
——
謝謝大家的訂閱和月票,謝謝“大漢殘卒,輪迴9,黑烏鴉239 ,俺們是AMD的粉絲 ,ipooo ”各位朋友的打賞,謝謝大家!
一千一百零九
“叔父大人,天軍這般強盛,倭寇水師必敗,如何不是朝鮮之福?”
李舜臣的侄子也是水師的一名軍將,這年代不管那裡,都是上陣父子兵,這李莞就是李舜臣的副將。
聽到侄子的詢問,李舜臣搖搖頭,趴在船舷上看著航行在朝鮮船隊一側的大明水師,沉默許久之後又是開口道:
“大凡一國大發展海上兵馬,就是存了擴張之心,朝鮮在大明一側,如何是福?”
“大王不還是請求內附,做個大明子民又沒有什麼不好,京師我沒去過,可遼陽就比漢城強了不知道多少。”
對李舜臣的這番話,李莞卻不贊同,在那裡嘟囔了幾句,李舜臣眼睛都瞪了起來,想要喝罵到最後還是沒有出口,李莞也知道不對,急忙跑到一邊照看船隻去了。
現在的風向對於船隊來說是順風,這風向就是大大的優勢,水師聯軍的艦船都是張滿了帆,不過現在大明水師的船卻在降帆,因為他們的速度遠遠超過朝鮮船隊,還是要齊頭並進的好。
大明船隊之中,大小不一的廣船簇擁著三艘西洋大船,能看到一艘西洋大船上有水師的帥旗。
不過這不是李舜臣關注的重點,在大明船隊之外的二十四艘船隻才是讓他心驚的,這個被大明水師說是民間義勇的船隊,其中有四艘艦船比明軍水師的旗艦還要大,上面的火炮還要多,他在港口的時候派人看過這幾艘船的名字,叫什麼“飛鹿、海虎、海豹、海狼”,本來以為是請來的番人相助,可手下人回報,在船上的確有幾個番人,但絕大部分都是天朝的水手船員。
除了這四艘大艦之外,其餘的二十艘也都是帶著近三十門火炮的炮艦,看著就和倭寇的盟友一樣。
李舜臣一直對朝鮮水師的龜甲船和板屋船頗有自信,他覺得,憑著這等強大的船隻,朝鮮不去侵略別人,但自保是完全有餘的,可看到了這個,所有的信心一下子就崩塌了,一直覺得沉甸甸的。
朝鮮官員和大明武將打交道有一套辦法,平安道雖然被倭寇蹂躪的殘破不堪,可酒肉是有的,金銀雖然不多,但弄些樣貌過得去的女子也是有的,伺候的一干人舒舒服服,也就知道了不少內幕。
原來這船隊是遼國公的私產,平日裡都是用來在海上貿易的,就連大明水師裡的那些西洋炮艦,都是遼國公的船廠給造出來的。
這些訊息知道了之後,朝鮮水師的一干武將都覺得匪夷所思,這樣的大船要多少銀子,朝鮮造這幾艘龜甲船都是三代積攢出來的,這樣的大小炮艦,耗用的材料,花費的銀子,這個到底要多少。
能有這樣實力的遼國公到底富到了什麼程度,李舜臣也是兩班出身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