際上現在已經沒有其他的選擇了,只有一戰。
小早川隆景和宇喜多秀家以及在附近的幾個軍團長合計之後,就開始調兵遣將,既然海路已經被斷絕,那麼索性放棄後路上的全羅道和慶尚道,在那裡留下徵糧和維持的小隊人馬之後,其餘大軍一概北上,彙集在京畿道和忠清道,江原道的兵馬也是向西靠攏。
朝鮮多山,平坦地帶就是朝鮮半島西部的區域,大軍會戰,就是在漢城和仁川一線,漢水流域左近最適合展開。
目前倭寇大軍能有的優勢就是提前在這邊以逸待勞,等待南下的大明兵馬,為了保證在大軍匯合之前,能有足夠的時間,小西行長和黑田長政的第一和第三軍團聯合北上,先行攻擊已經進入黃海道的明軍。
在大明軍隊剛剛進入朝鮮的時候,在鄉間野地和各處的道路上,有大明的探馬和夜不收活動,也有倭國的忍者和探子偵察,甚至還有分別效命於大明和倭國的朝鮮探子……
但到了現在,明軍大部的動向倭寇根本不可能知道,戰場已經完全被明軍的騎兵遮蔽了,出外活動的明軍騎兵有個原則,只要是認為鬼祟可疑,那就可以殺掉,不必理會他穿著倭國的服裝,亦或是朝鮮百姓的服色。
戰場上的資訊被單方面的封鎖了,倭寇兩個軍團的活動隨時都被明軍掌握,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到了這個時候,勝負的天平已經傾斜。
虎威軍第一團,第五團、第六團,附帶大同馬隊兩千,除團屬火炮之外,另配火炮二十門,邊鎮標兵步卒四千人,先期出發,迎擊倭寇。
倭寇兩個兵團共三萬人,出京畿道去往黃海道的北方部分,要先向西然後折向北,即便是大軍行進,穩妥些走也不過是兩天到三天的路程。
率隊南下的李虎頭,從出發時候開始,就是每日多走兩個時辰,早出發晚紮營,搶出了半天的時間,幾乎是和倭寇兵馬同時到達的海州,海州和開城之間是平坦地形,但海州卻緊鄰山脈,黃海道北邊多山,那邊是葫蘆形的平原,海州正好在這個葫蘆腰上。
誰掐住了這個葫蘆腰,北邊的兵馬南下就必須要翻山,或者是走海路,不能南下半步,倭寇畢竟是提早行動,儘管李虎頭緊趕慢趕,那邊還是早一步到達了海州城。
三萬對一萬,又有城池可以憑依,這個局勢對倭寇來說一片大好,不過,這樣的大好只不過是紙面上的而已。
因為這人數上的優勢,而且小西行長和黑田長政發現明軍也是步卒為主,就沒有想到據守海州城,反而是準備出城擺開陣勢野戰,畢竟從明軍入朝到現在,每次明軍都是用海潮一般的騎兵將倭寇徹底沖垮,現在是步卒,優勢想來不會那麼大了。
“第一團進入預定位置……”“第五團落位……”“第六團……”
戰場上的號令聲此起彼伏,馬匹拖拽著火炮也是在炮兵陣地上落位,一門門火炮被架起,炮兵們緊張的做著射擊前的準備。
“火銃兵檢查火銃,射擊前準備……”“佇列糾正……”
李虎頭在馬上巡視著佇列,他的位置是在整個隊伍的右側前排,眼下在馬上看對面,倭寇陣列也是旌旗招展的模樣,虎威軍這邊還在準備,已經能看到那邊旗幟和號令都是發出,敵軍可不會給你們列陣準備的時間,要先行攻擊了。
“李大人,末將願率騎兵出陣迎擊。”
大同副將麻貴在馬上請戰,李虎頭搖搖頭,笑著說道:
“騎兵不是用在這裡的,大帥從前教我,戰爭都是用開炮作為前奏!”
——
求個月票!
一千一百一十二
“炮兵還要多少時間能夠裝填完畢?”
李虎頭在馬上大聲喊道,現在已經能夠清楚看到倭寇大軍的旗幟圖案,他這邊問完之後,立刻有親兵騎馬而去,不多時就是回返,開口說道:
“大人,炮隊那邊回話,屬下稟報大人之時,已經有十門炮可以射擊!”
李虎頭笑著點點頭,舉手向下一揮,命令道:
“開火,次第射擊,所有火炮射擊三輪後停止,各團準備向前!”
他身邊的親衛和傳令兵呼啦一下散開,向著各處傳達命令,命令的喊叫又開始此起彼伏,這次的時間不上,應該是六斤以上的大炮打響,地面微微震顫了一下,空中響起了炮彈飛行的呼嘯。
呼嘯聲沒過多久也聽不到了,因為一聲一聲的轟鳴聲掩蓋了它,李虎頭手搭涼棚,踩著馬鐙在馬上站直了身體,自言自語說道:
“怎麼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