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譚將一愣,隨即鄭重的抱拳躬身,王通這等考慮的確是深謀遠慮,王通笑著又是說道:
“薊鎮兵軍紀嚴,傳令給大同鎮那些剛回來的,要是願意去,現在也可以過去!!”
七百四十四
歸化城的蒙人和漢人都看到了大批騎兵的進進出出,儘管歸化城太平了有足足四十年,但大家都知道這是怎麼回事。
俺答汗為了討三娘子的歡心,集合當時萬里草原的人力物力修建了歸化城,自那時至今已經有五十年了,俺答部對大明一直是壓倒性的軍事優勢,歸化城自然也是太平無憂,他是西域各部,漠南漠北各部政治和商業的中心。
在很多的蒙古人和漢人眼中,歸化城不可能有什麼危險,這裡是太平萬世的地方,但這樣大規模的兵丁調動卻是為何。
不光是城外的兵卒調動,城內的氣氛也緊張起來,經常有騎馬結隊經過的韃虜騎兵,以往在這裡,漢人雖然不如蒙古人尊貴,可明面上看不出什麼不一樣來,但從此時開始,韃虜騎兵對漢人的態度突然間惡劣起來,稍有分辨,甚至有直接拔刀殺人的情況。
從前這樣的案件,只要去設在城中的達魯花赤官署報案,往往能得到個說法,但現在去了得到的卻是更惡劣的對待。
漢人們的心寒了,又能感覺到大戰將至,很多人都想出城逃離,但城門處的封鎖更勝於城內,況且天寒地凍,草原上不知道那裡在打仗,一個人單身出行,又能去什麼地方,還不是早死,只能窩在城中。
節日的氣氛不要去提了,不過天下間的道理是一樣,大明的中樞是個篩子,蒙古的汗王宮殿也是漏風。
訊息很快的傳揚開來,說是有三萬明軍正在朝著歸化城進發,最先聽到這個訊息的是蒙人,聽到這個訊息的他們都是感覺到錯愕異常,太陽到底從什麼方向出來的,一向羸弱如同羔羊的明軍,每次都是任俺答部的鐵器踐踏蹂躪的明軍,居然敢到草原上,而且還敢向著歸化城進軍。
連一個百夫長手下的奴隸都知道,歸化城平日裡就有三萬左右的騎兵駐紮,最多甚至可以動員十萬騎,明軍肯定沒有三萬騎,步卒對騎兵,明軍難道是失心瘋了,才敢向歸化城動手。
知道這個訊息的而每個人,開始覺得驚慌,隨即就感覺到荒誕,甚至有一種輕鬆感在心中升起,這真是笑話,不知道是那個明軍將領腦袋發昏,來送菜給僧格都古楞汗,經過這一場戰役,大汗的功績肯定能超過當年的撈汗。
但這個僥倖和輕鬆並沒有持續太久,前幾日派出去的呼和八日率軍返回到了歸化城,跟他一同回來的還有海日古的軍隊。
俺答汗自己起家就是從握有軍權的萬戶賽達特開始,所以他對軍權抓的很緊,能被派駐到外面,手握大兵的貴人極少,歸化城的官員,貴族和百姓們都知道海日古這個人,也知道海日古率領大軍守衛在歸化城南邊的門戶上,他率軍回來,儘管一回歸化城,人就被召喚到王宮問話,部隊不得程序,只能駐紮在城外的軍營中,可大家都覺察到了什麼。
在一日後,這個不詳的覺察變成了現實,有衣衫襤褸、恐懼飢餓的牧民們出現在歸化城的周圍。
沒有任何物資,看到明軍騎兵來的時候,還以為是得勝歸來的自家兵馬,只有少數聰明警醒的人才來得及找到馬匹跑出來。
明軍沒有屠殺,除了那些拿著兵器不自量力想要抵抗的人,他們只是焚燒了帳篷和所有的輜重,將能搶走的東西都給帶走了。
有人想去找自家的兵馬,可卻沒有找到,只是在戰場上看到了橫七豎八,悽慘至極的屍體,精神上崩潰,物資極度匱乏的牧民們唯一能去的地方就是歸化城。
儘管騎馬兩天左右的路程,但卻有許多人在半路上凍餓而死,歸化城的俺答部貴人們都是震怒了,明軍居然敢把屠刀伸向無辜的老弱牧民,居然敢這麼肆意妄為,既然明軍這麼無所顧忌,俺答部同仇敵愾的念頭一下子被激了起來。
原本還在觀望,不捨得拿出自己兵丁的俺答部大臣,貴族以及那些大小部落的領主,紛紛出兵出錢。
不過,他們忘記了,他們至今還津津樂道的那些俺答部的輝煌,俺答汗率領幾萬騎兵大掠山西,兵鋒直抵京師城下,這每一次,都是十萬或者幾十萬的大明軍民的傷亡,大部分都是民間無辜的百姓。
從某種意義來說,這些牧民對歸化城倉促的備戰起到了點積極的作用,但更多的是消極,他們這等模樣,哭號絕望,如果讓他們進城,讓更多的人看到這樣的悽慘,民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