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馬力,兩側的車陣之中,不斷的向外開火,每一次開火,剛剛接近到射程內的漢民步卒就哭爹喊孃的逃跑,然後再被韃虜騎兵驅趕回來,戰場上好像跟個猴戲一樣。
每次衝到跟前,丟下十幾條性命,然後週而復始,讓人厭倦,卻不得不應付,薊鎮那邊的軍陣卻打的激烈些。
除卻用在那個方向上的步卒更多之外,還有幾隊韃虜騎兵在側翼輪番上前,但打的也很應付,並不用盡全力衝打,也不陷入絞殺,就是和那邊的明軍騎兵保持接觸,儘管打的輕鬆,但車陣中的官兵卻不敢懈怠,那些被驅趕的漢民步卒還好,這些騎兵若即若離的動作,如果這邊一鬆懈下來,對方就會趁虛而入,始終要在對應的方向上保持一定的力量。
這樣的戰鬥,甚至讓人無法集中精神,枯燥、令人厭倦,讓人無力,軍將們都在等王通下令,這樣的糾纏,用馬隊來衝散他們也好,不必這麼麻煩。
在木臺上的王通一直盯著韃虜步卒後面,在他們後面也有騎兵在驅趕,視線被遮擋的厲害,看不太清楚,但也能看到另一批步卒在從大車上歇下什麼東西。
“傳令馬三標,將虎威軍陣列前的步卒和驅趕開,不要纏鬥,只要讓他們散開一會就好!”
王通終於是下達了這個命令,傳令兵快速的將命令下達,在車陣側翼的騎兵隊伍開始整隊,緩緩向前。
這邊隊伍動作,韃虜那邊隨即也有了應對,能看到從本陣中有騎兵出列,加入到驅趕步卒的隊伍之中。
呼哨一聲,馬三標率領騎兵已經是衝了出去,陣列中間到敵人攻陣的距離不到三百步,馬匹也衝不太起來,何況還要留力對付隨後的那些騎兵。
但被韃虜驅趕的步卒的確是烏合之眾,看到明軍的騎兵過來,立刻是潰散,這次韃虜騎兵沒有去急著收攏,反倒是並起隊形準備應戰。
“傳令讓騎兵回來待命!!”
王通又是下令,在此處的戰場上韃虜的騎兵力量對明軍的騎兵力量始終是絕對的優勢,貿然讓自己的騎兵向那邊衝,那就是送死。
急促的鑼聲響起,明軍的騎兵又是後撤,已經列隊的韃虜騎兵同樣沒有追擊,反倒有軍將下令,韃虜騎兵又是散開,去將方才潰散的步卒收攏回來。
然後又是週而復始,韃虜大軍這樣的力量,看起來也還訓練有素,難道就只有驅使漢民農奴攻陣這一個法子嗎?
“大帥,戰況如此僵持,對我軍士氣頗為不利,請大帥早作定奪!”
此時唯一有資格說這句話的就是譚將了,王通皺著眉頭說道:
“方才韃虜步卒雖然散開,可騎兵又把前面堵上,始終是看不清他們到底在後面做什麼!”
“大帥,我軍如果再這麼遲疑,恐怕會失了先機,萬一被韃虜佔了上風……”
“我就是想要看看他們到底用什麼來佔這個先機,騎兵突進,裹挾漢民步卒,這兩個都已經用過,也證明是無用,但看他們這般好整以暇的樣子,應該還有後手,本帥就是想要等等看看這個後手到底是什麼!!”
王通沉聲說道,譚將剛要說話,卻聽到望樓上的衛兵大聲的通報道:
“大帥,韃虜已經搭起了木架,大概有二十餘個,從本陣到薊軍陣地,三百步外都在搭建!”
王通連忙望過去,下面的軍陣也有一陣騷動,韃虜的步卒和騎兵隊伍已經遮蔽不住後面的工程了。
用粗大的木材搭建起來的木架,似乎是個四方錐體的形狀,工匠們還在將一根根木方向上傳遞,王通不知道這是什麼,但看著這些木材和鐵件,似乎都是定製,只要將他們榫合再捆綁加固就是成品。
架子搭的很快,這個高度已經在七尺以上了,還有人將兩個圓柱形的木籠掛在木架的兩側……
“……這是回回炮!!”
譚將失聲說出,回回炮,這個名字中雖然帶著個炮字,卻和火器沒什麼關係,這是宋末元初,蒙元崛起之後從西域傳來的配重投石機,這種投石機可以將沉重的石彈投出,對城防工事有極大的破壞,炮最初的字形是砲,就是投石機的意思,而回回,則在宋金對峙的時候開始,泛指從西域而來的人士,後來則主要說的是色目人。
投石機由來已久,但中國所用的投石機,都是用人力發動,這個技術傳到阿拉伯之後,由西域的工匠將投石機加以改進,增加了配重和腳踏的傳動滑輪裝置,讓投石機可以投出更重的石彈,可以投的更遠。
蒙元攻略四方,攻破城池,就是依靠的這等利器,不光是攻城,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