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部分(3 / 4)

小說:錦衣當國 作者:九十八度

兵大人,這是國戰,不得輕忽啊!”

那提醒的人倒是有堅持,孫守廉看著這人沉默了片刻,搖頭笑著說道:

“也不知道國公大人怎麼帶的你們,真是讓人想不明白,也罷,孫某就豁出去這張老臉,過去說一說,只是這聽不聽,可就不敢保證了。”

可也是巧,孫守廉處理完手頭事務,從瀋陽有人給孫守廉送了一封急信過來,看了信之後,孫守廉卻立刻趕往長白山一帶,據說那邊出現了倭人的蹤跡,軍務要緊,既然這麼忙,也就沒有時間顧著去給祖承訓那邊提醒了。

“將軍,上國大軍在朝鮮境內道路不熟,聽不懂言語,還是將兵馬交由我方指揮,待痛擊倭寇之後,功勳全歸將軍……”

“去你母親的,老子的兵馬你有什麼資格管,再胡說八道,老子現在就回大明去!”

祖承訓在鴨綠江的朝鮮一側營地,大罵前來接洽的朝鮮官員。

一千零六十五

祖承訓的確沒想到,他本以為來到朝鮮之後,對方會恭恭敬敬的奉承聽話,卻沒想到朝鮮這邊居然要接管他的指揮權,儘管金銀女子都送了不少,可祖承訓不傻,這兵馬交給朝鮮人指揮,恐怕不用會遼西就有人砍了他的腦袋,當即是破口大罵。

遼西兵馬那都是家兵一樣,自家將主發怒,一干人都是抽出了刀劍,嚇得那朝鮮官員面如土色,遼鎮兵丁什麼德行,他們明白的很,看到對方不吃這一茬,立刻就偃旗息鼓,不敢再說這個動議。

從日本大軍在朝鮮的釜山登陸,幾個月的時間,朝鮮全境就只剩下了靠近鴨綠江的這麼一點地盤,而起所有的朝鮮軍隊都是望風而逃,沒有打過一點勝仗,眼看著國土淪喪,不甘心是必然的。

接管不了指揮權,那就退而求其次,拼命的催促祖承訓這支兵馬出兵。

對於抓緊出兵這個動議,祖承訓開始火氣上頭,答應都不想答應,大爺來這裡怎麼幹,還輪得著你們出聲。

不過也就是兩天的功夫,朝鮮官員送來的錢財不少,還送了據說是王族的女人,讓祖承訓痛快了之後,話頭也軟了。

不光是得了好處的問題,祖承訓年紀剛過三十,可是從十五歲就在戰場上了,對一些動向細節也不含糊,這五千騎的供應本來說好都是朝鮮這邊支應,但根據軍需們的話說,朝鮮那邊根本沒有多少存糧和草料,最多也就是再吃五天,而且按照朝鮮人的情報,平壤現在也就是三千左右的倭寇,五千鐵騎對三千倭寇,怎麼看都是個必勝的局面,佔住這個大城,那麼後面來的大軍就有了落腳點,自己的大功一件怎麼都跑不了。

再者說,朝鮮對大明太熟悉了,有人在京師活動不說,還有人在遼陽和瀋陽活動,如果自己這邊拖延的太厲害,難保那邊會說個壞話什麼的,到時候總歸不美。

打定了這個念頭之後,祖承訓故作為難的支應兩句馬上就答應出兵,得到這個訊息的朝鮮官員都是喜出望外,不僅又是厚禮送上,還撥付了七百朝鮮兵跟上。

一看這七百朝鮮兵的模樣,祖承訓更是對倭寇的戰力不屑一顧,這是什麼玩意兒,比起大明那些扛活做苦力的步卒都要羸弱幾分,倭寇也就是打這樣的貨色才能勢如破竹,碰到關寧鐵騎,那就等著死吧!

天公也算作美,遼寧的雨下的不停,進了朝鮮地界,倒是放晴了,毒辣辣的大太陽將泥濘地面很快曬乾,利於大軍行進。

還有一樁好處,就是平壤到義州這段,正是每年朝貢行商的必經之路,所以是朝鮮境內道路最好的一段,有人維護,還算是平整寬闊,也是適合騎兵大隊的行進。

而且以大明的標準來看,這朝鮮實在是太小了,從駐紮地去往平壤城,要是馬匹放開跑,一天就能到,不過祖承訓還記得個謹慎二字,決定小心前行,怎麼也要兩天的路程。

“要是能拿下平壤城,自己這幾年也積攢了不少家底,這功勳做基本,那家產分出一半去兵部活動,怎麼也能去其他省做個總兵,要不然平調出去做個實權的副將也是好的,總比在遼西大家苦熬強!”

祖承訓滿心都是琢磨著這個,越想越是高興。

五千騎兵行進,聲勢當真是不小,祖承訓也算是有經驗的,一路上不敢怠慢,也佈置下去了哨探遊騎,不過一路行進,卻沒看到什麼敵人,偶有朝鮮本地的農夫山民,看到這麼大隊的騎兵,不是跪下磕頭,就是匆忙逃避。

第一天順順當當的走完,晚上在一個小市鎮紮營,順便洗了周圍幾個村子,收集了糧草,徵集了民夫,還問了問前面的情況。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