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點頭,王通搖頭,也是沒想到居然是和申時行相關。
朝中大佬,張四維在兵部、馬自強在戶部、李幼滋在吏部。這三個人雖然唯張居正馬首是瞻,但出身不同也各有系統,兵部、戶部、吏部都是大部,權重財重,一步步走上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班底手下。
而申時行出身刑部,沒什麼實權,嘉靖末和隆慶年多次大案,刑部換了幾次尚書,莫說培植自家班底,能夠自保已經算是幸運。
其他幾人到了內閣之中,看著張居正大權獨攬,自家好像書辦、文吏一般,或許心中有些怨氣想法,或許想要分庭抗禮,想要在張居正的格局之外尋找外援。
京師有“大事問大張,小事尋小張”的俗語,張居正裁決一切,張四維處理內務小事,換句話說,離開了張居正。張四維在朝中也能站得住,馬自強和李幼滋沒有張四維這般,可也有個類似的局面。
申時行卻沒辦法這麼做,他能有今天的地位,全靠張居正的賞識和抬舉,而且他在禮部也是信任,孤孤單單一人。
這等就該完全依附張居正的角色,卻派人來王通這邊聯絡,這其中實在緣由,實在是太耐人尋味了。
“外面這麼多人看著,那些耳目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不得拼命的打聽尋思,咱們內宅那幾個丫鬟小廝才要盯好!”
下馬之後,王通笑著低聲對孫大海說道,孫大海重重點頭,低聲回答道:
“大人吩咐的是,裡面那幾個不放心的都安排了別的活,咱們自己的弟兄看住院子,那人正在大人的內院客廳呢!”
拍拍孫大海的肩膀,王通大步走了進去,走進屋子裡。卻看見一個身穿深藍長衫的文士坐在客廳中。
進屋之後,孫大海揚聲的說道:
“楊先生,這位是我們千戶大人!”
深藍棉布文士長衫,膚色白皙,鬚髮和指甲都是修過的,舉止溫和有禮,這是個家境很不錯,見過世面計程車子。
王通第一眼得出了自己的判斷,不過那文士看到王通的第一眼也是頗為驚訝。這樣的驚訝很常見。
稍微有觀察力的人看到王通之後都會有錯愕和驚訝,王通的年紀不大,但舉手投足所展現出來的儀態氣質卻好像是三十歲以上,像那個年紀才能表現出的成熟。
這文士不卑不亢卻足夠恭敬的躬身施禮,開口說道:
“學生楊思塵,見過千戶大人。”
“先生是什麼功名?”
自稱學生的,又是這個穿著氣度,肯定是有功名在身的,如果王通和儒生打交道很多的話,立刻就能看出來對方的身份,不過對這樣突兀的問題,楊思塵卻沒有動氣,依舊用剛才的態度回答道:
“回大人的話,學生是舉人。”
楊思塵的確對王通的年紀很驚訝,十六歲的千戶,這算不得什麼,京師勳貴家的子弟,剛出孃胎時候,就有人是千戶了,按照京師中的種種傳聞,這個用盡心機討天子歡心一步步爬到這個位置的王通,是個奸險狡詐,飛揚跋扈的無賴混混。可剛剛見面,楊思塵卻感覺不到什麼負面的東西。
除卻王通那尚存稚氣的面孔,其餘一切都顯得很成熟沉穩,而且不是做作的那種,從進這內宅以來觀察,在天津城內這些天的所見所聞,這王通都不是傳聞中的那種,這個王通不簡單。
王通那邊隨意問了幾個問題,無非是家中還有什麼人,在京師還有什麼親戚等等,就是不提申時行。
楊思塵心想這位大人還真是沉得住氣。等王通問題問完之後,楊思塵剛要說話,王通擺擺手笑著說道:
“楊先生,且等幾日,待本官去京師各處打聽清楚了先生的來龍去脈,你我再談不遲,先回城內的宅院住下,本官這邊會派幾個人過去伺候,本官這邊出來訊息前,也請楊先生不要出門,先請回吧!”
王通說的很溫和,說完之後,就有兩名錦衣衛兵卒站在了楊思塵身後,楊思塵愣了愣,又是和顏悅色的施禮告辭。
楊思塵心中對王通的評價高了不少,不輕信,不急躁,這是成就大事的一個必備條件,按照常理和王通的年紀來看,聽聞內閣有人送私信來,應該很興奮才是,但對方表現的很淡定。
等人出了門,王通去邊上的書櫥中翻出紙筆,在紙上把楊思塵所說的資料都記錄了下來,想了想,又把自己的觀察寫了上去。折起放進信封,交給孫大海說道:
“大海,安排一個人去往京師,找呂通判那邊,讓他仔細查明此人底細,然後安排十個人盯著這楊思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