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梁的親兵家丁,和草原上的韃虜騎兵,馬術馬戰上一對一都絲毫不落下風,結陣而戰上更是大有優勢,何況這種以生力擊疲憊,前頭衝突,兩翼已經是跟著張開,竟要把韃虜騎兵包在裡面。
短暫的慘叫廝殺,韃虜的大小頭目都是在喊:
“逃!逃!逃!”
不斷有人從馬上被刀劈下,不斷有人被長矛刺下,但韃虜的人數還是要比這支明軍騎兵多不少,死亡慘重,但仍然能衝出去,這支明軍騎兵前後有個空隙,明顯能看出來這兩段衣甲和馬匹的不同,這些騎兵中,並不全是李成梁的家丁騎兵。
和這支明軍騎兵絞殺一陣之後,還是有一部分衝出了阻攔,向著北邊跑去,根本不顧掉過馬頭追擊的明軍騎兵,根本不顧身後不斷慘叫落馬的同伴。
前面是車陣,騎兵不多,再向北跑,明軍不敢太過深入,至於那邊有沒有補給,會不會在荒漠一般的冬季草原中餓死凍死,現在不必想了,能跑出去再說。
這片地帶是丘陵,也有些小小的溝壑,奔跑的韃虜騎兵突然發現前面那支大軍恰好在一個位置上列陣。
能騎馬快速透過的區域就那麼大,其餘都有各種阻礙,慢了一點,都會有死亡的威脅,大家自然都選最快的路,前面的大軍沒有堵上那條路,反倒是在路邊列陣,大車排列成排,面向路的這一邊都是有木牆豎起。
越靠越近,驚慌失措的韃虜騎兵也能看清這支大軍陣中飄揚的那面大旗,許多人都認識上面一個漢字,儘管漢字很複雜,這個漢字筆劃更加繁複些,但很多韃虜頭目都認得這個字,他們被自家的貴人,被身邊的同伴告訴,如果見到這個字的旗幟,遇到這個人的軍隊,一定要避開,不要去交戰。
儘管這十年來,草原上的戰士沒有人和這支軍隊打過什麼仗,可他的威嚴和可怕依舊傳揚在草原上……
“戚”字大旗,大明太子少保、左都督、薊鎮總兵官戚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