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鼓傳令的兵卒,統兵的將領和護衛,一個團差不多要兩千出頭。
這樣的力量放在地方上已經可以拿個守備的實職了,也虧得王通這邊掛著禁軍虎威營的編制,才能有這樣的架構。
既然設立了團,誰來擔任這個職位,眼下是王通屬下最關心的事情,誰都知道這個位置權重高崇,將來更是前途不可限量,能到這個位置自然是祖宗護佑。
不過大家也知道,這樣要害的位置並不是人人都能坐上,可自家坐不上,和自家親善的人坐了這個位置,那也是好的。
禁軍改編,這是大事,若是御馬監下面那五營,誰提起這個說法都可能被按上個大罪名砍了腦袋,可王通這邊,至今還沒個明確的公文下達,有些事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隨他去做了。
上面不管歸不管,這樁事王通卻不能不報,所以在計劃拿出來之後,立刻派人快馬送往京師,走的是正規上奏的路子,奏摺走通政司去往司禮監再到萬曆皇帝的手中。
原本感覺手下人才濟濟,可真要提出擔任的人選來,卻發現沒有太多,譚將年紀大了,明確說不會擔任,張世強、孫大海都是辦差的能耐,領兵打仗卻不行的。
思來想去,也就只有譚家十幾個人和馬三標能用,譚家雖說都是同姓,可並沒有什麼血脈關係,不過是譚綸的家將親兵。譚綸一死,維繫他們的關係也就消失了,並不擔心他們會聯結一體。
而且即便譚綸沒死的時候,譚兵和譚劍就是外面派來盯梢的人,也談不上什麼齊心合力。
有些諷刺的是,王通心中屬意的人選,和上面可能選定的人選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差別,也就是譚兵、譚劍和譚弓三人,雖說有這樣那樣的不放心,但論年富力強和經驗方面,王通這邊還真找不到別人可比。
名單報上去之後,王通也是自嘲,心想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