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船而來的遼鎮商戶,這些人大都是遼鎮上下各級軍將的親戚或者親信,孫守廉第一次趟開了商路,賺了大錢,大家的心思都是動了,按照守在港口的坐探回報,這近百人差不多分為十撥,都帶著大筆的金銀。
天津衛第一次出現了有銀子也未必能買到貨的情況,因為關外的豪商們來晚了,三江商行和其他幾家大商行把適合關外的貨物都收購囤積了起來,南北各處的海船來到後卸貨也沒有急著回返,都在天津衛等候去往關外。
遼鎮豪商看到這局面也是心急的很,各家商行貨棧都知道這是將來的大買家,各顯其能的替他們解決貨源。
京津之間,原本天津衛的貨物只是流向京師,這次破天荒的,京師內開始向天津衛運貨,京師各家店鋪的貨物或者被總店收回,或者被高一點的價格收購回去,因為天津衛有更高的價錢,還有更長遠的利益。
這樣的局面下,誰都知道此次出航是穩賺不賠,襄誠伯陳金勝牽頭,京師三家勳貴,兩家皇商以及他們的親友,湊出了二十萬兩銀子送往天津衛,他們還是不放心,反倒是陳思寶幾個虎威武館出身的,東湊西借的弄了三萬兩私下送過來了。
……
萬曆七年十月十六,一百三十七艘海船從天津衛出發,前往遼鎮,預計停泊的港口是蓋州衛向北幾十裡的娘娘宮所在,海船最小的也有六百八十料,這差不多是大明立國以來,自三保太監下西洋之後,最大規模的海運航行。
送走這支船隊沒幾天,廣東水師提督陳璘派來的船隊到達了天津衛……
四百一十
十月下半,身子弱的人已經要穿上棉衣皮袍。來天津衛的船隻也漸漸的少起來,不過各家商行貨棧卻進入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候。
天津衛到京師這一段的水路已經不能走船了,再過半個月,海船想要進港也難了,可京師以及附近各省在臘月間對貨物的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