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會招惹麻煩。”
這一句話點醒了萬曆皇帝,當即弄了封私信安排鄒義飛速的送出去了。找的就是這武清侯李偉。
聽鄒義的誇獎,王通搖搖頭笑著回答說道:
“怎麼說也是武清侯的外孫,聽到這樁事,豈有不著急的道理,自然要找那安平侯方家發作!”
鄒義哈哈的笑起來,讓王通有些納悶,鄒義止了笑聲,壓低聲音說道:
“武清侯李偉因為在供應邊鎮的冬衣上做文章,曾經被李太后訓斥過幾次,現在和宮裡的關係正疏遠呢,萬歲爺給他這個機會,正是和宮裡修好的機會,他豈能不興沖沖的來,巴不得呢!
王通這下子有些無言,天家之事,果然處處不見人情,但見利益和勾心鬥角。
……
下午的虎威武館,少年們並沒有舉行對抗性的比試,而是在教習們的口令下,整齊劃一的在那裡做出各種各樣的動作。
這些動作都非常的簡單,都是最基本的動作,少年們自從來到這虎威武館之後,這些動作不知道做了多少次。熟練標準。
不過每一名少年都是全神貫注,一絲不苟的做出每一次動作,因為邊上有個老者在觀看。
在軍方掛著個虛銜的俞大猷一生打過無數的勝仗,升到過一鎮總兵的高位,也因為數次小敗和種種稀奇古怪的原因被貶官被論罪。有人說,他能活到現在,完全是因為譚綸譚子理在仕途上的一帆風順,數次快要到下獄的地步,都是兵部給他據理力爭,這才能太太平平的活到今天。
儘管如此,俞大猷依舊是大明武人的傳奇。在這些將門子弟之中,他就好像神話中走出的人物一般。
就連萬曆皇帝和李虎頭都打足了十二分的精神在比劃,萬曆沒覺得俞大猷如何,李虎頭則沒有聽過,可架不住武館中這些將門子弟每天都講述這人的種種精彩,聽得久了,一個高大的形象也就在心中建立了起來。
王通心裡也頗為激動,俞大猷屬於他不熟悉,但是卻在那個時代聽說過名字的名人之一,再說,現在的人說起什麼武事,必然要提到三人“李成梁、戚繼光、俞大猷”,這也算武人當中的明星人物了。
別說武館的少年們如此,就連趙大一干教習都好像是小學生一樣恭敬無比,大氣都不敢出一口的站在旁邊。
“你們練的不錯,這幫孩子大個一兩歲,就能做個家丁親兵了,要是有那悟性高的,前途還大!”
少年們結束訓練之後,整齊在教習們面前列隊,聽到俞大猷的評價,教習們臉上都有喜色,大明軍制敗壞,從上到下剋扣軍餉,兵丁有如農奴,將領們手中唯一能戰的力量就是所謂的“家丁親兵”。
剋扣普通士兵的軍餉然後養數目不及他們百分之一的親兵家丁,親兵家丁也是唯一不用從事生產,每日訓練,裝備精良的職業士兵。
每次戰鬥,衝鋒在前,對整個戰場勝負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就是這些家兵,訓練了幾個月的少年們居然得到了這個評價,已經是很高了,教習們也是臉上有光彩的很。
為了所有人能看到俞大猷,這次的排列是矮個子在前,高個子在後,所有人都在仔細打量這位名將。王通也不例外。
俞大猷比教習們都要高大一些,但身材要魁梧的多,如果不是白髮白鬚,誰也不會覺得他是個老人,他臉型狹長,黝黑的膚色讓俞大猷更像是個漁夫,這位老將或許因為眼前都是少年,從教習們那邊轉過來的時候,說話也和氣風趣了許多:
“各位校尉,都知道老夫能打吧?”
所有少年們都拼命的點頭,當然知道,還知道有人說你天下第一呢,俞大猷頗為自豪的點頭笑了笑,轉頭對六名教習說道:
“咱們都拿個杆子,你們六個打老夫一個,放手攻過來!!”
教習們彼此對視了一眼,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不服氣,六個壯年難道還對付不了一個老者,笑話。
少年們都是激動起來,沒想到還有這真刀真槍的比試,太值得了。
六個人一起攻了過去,俞大猷一直在退,直到孫三快走了一步,俞大猷突然前進一步,格擋開了孫三的杆子,一擊刺倒,這陣列一破,就是各自為戰,一個個的被打翻刺倒,李文遠倒是呆到了最後,不過勝負已分,他懊喪的丟掉了手中的杆子認輸。
“老夫厲害不厲害!”
俞大猷喘氣有些不勻,不過還是轉頭問眾少年。
“厲害!!!”
心悅誠服齊聲回答,俞大猷笑了笑,隨手把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