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的什麼玉?為什麼要送玉?送完玉以後又出現了什麼情況?現在一概不得而知,我也不再去猜測,因為這個目前實在是沒有線索。
第四齣戲也是摺子戲,是《離魂》,《牡丹亭》裡面的。脂硯齋的批語說得很清楚,就是“伏黛玉之死”,因為我們現在主要是探究賈元春,黛玉的事情我們暫時按下不表。
除了元春省親時的點戲對賈元春的結局有所暗示之外,《紅樓夢》裡還有相關的描寫,也起了暗示的作用。在《紅樓夢》第二十二回的下半回“制燈謎賈政悲讖語”中,就透過元宵節時賈府眾人制謎猜謎的故事,暗示了這些人物各自的命運。其中,賈元春所制燈謎最能夠引起人們的興趣,上一講裡我提了一下,現在來詳細地加以分析。
在省親後的元宵節,元春帶頭寫燈謎,引出了榮國府裡的燈謎大會。她寫了一個燈謎,這個燈謎的謎底是炮竹。這個燈謎是這麼寫的:“能使妖魔膽盡摧,身如束帛氣如雷。一聲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這個謎語意思是很淺白的。她把自己比喻成一個炮竹,“能使妖魔膽盡摧”,為什麼她自己有這樣一種情懷呢?就是因為我上一講所講的,她自己“二十年來辨是誰”,她發現自己家族裡面居然藏匿著一個義忠親王老千歲的女兒,她認為這樣做是不符合皇家的規定的,是違法的,是一種妖魔的做法,是不對的;特別是因為她本人,在小說裡面也設定為榮國府的人,她對寧國府可能本來就沒有什麼好感,尤其對賈珍這樣的人,她沒有好感,所以她覺得她自己“能使妖魔膽盡摧”,很有勇氣。她“身如束帛氣如雷”,之所以能夠去揭發秦可卿,她覺得是道理、正義在她這一邊,在她手裡面,她一身正氣,所以氣勢如雷,義無反顧。她“一聲震得人方恐”,最後出現了什麼事態呢?秦可卿不得不死。而她自己又怎麼樣呢?“回首相看已化灰”。別人回過頭一看,您很快化為灰了。就這麼個謎語。脂硯齋在這個謎語旁邊是有批語的,批語就把這個謎語的內涵解釋得更清楚了。她這麼說的,“此元春之謎,才得僥倖,奈壽不長,可悲哉!”什麼叫僥倖?就是說她之所以獲得皇帝的寵愛,不完全是因為她本身的素質,還因為她有某種貢獻,一個貢獻可能就是因為她揭發了家族的一個不應該做的事,還有就是“榴花開處照宮闈”,她可能懷孕了。所以她很僥倖,得到皇帝充分的信任。但是,“奈壽不長”,她的命太短。所以高鶚說她活到了四十三歲,不但和曹雪芹前面的描寫不相合,和脂硯齋的批語也不合。你老說我現在的分析是巧合、巧合,那你那麼喜歡高鶚的話,高鶚他怎麼就那麼不巧啊?怎麼就那麼拙啊?怎麼就老不能合呢?你續書,你就得合啊!高鶚的寫法不合,是不是?
賈元春悲慘地死去,那麼她死在誰的手裡呢?因為八十回後文字我們看不到了,不好做非常具體細緻的猜測,但是大體而言我們也可以瞭解到,賈元春之死應該是在賈家徹底敗落之前。那不應該是八十回以後最後幾回的故事,應該是在寫到整個賈家家族大敗落之前發生的事,她作為一個前奏,她的死亡應該是在那樣一個節點上。前幾講裡我分析了,到第八十回,故事的真實的時代背景,已經寫到乾隆三年了,寫到那一年的深秋了,寶玉吟出了“池塘一夜秋風冷,吹散芰荷紅玉影”的句子;八十回後,應該很快就寫到乾隆四年的事情。乾隆四年春天,發生了所謂“弘皙逆案”,就是弘皙那一派趁乾隆離宮外出春狩,實行了對他的謀刺;但是沒有成功,並且也不再是“大不幸之中又大幸”,弘皙那派這回是徹底地“大不幸”了,乾隆快刀斬亂麻,果斷地處理了此案。對外他儘量不動聲色,似乎朝政並沒有出現什麼大的問題,對弘皙一黨則分化瓦解,有的參與者處理得相當輕,對弘皙本人也沒有處死,而是把他拘禁到景山東果園裡嚴密看管。後來乾隆又銷燬了絕大部分有關檔案,但這個逆案對乾隆本人的刺激,是很深重的。現實生活中的曹家,也正是因為被牽連進了弘皙逆案,而遭到毀滅性打擊。曹家在雍正朝遭打擊的情況,還可以查到一些檔案,乾隆朝的這次徹底殞滅,卻幾乎找不到任何正式檔案了。但是我們可以估計出來,賈元春原型的死亡,應該就是在乾隆四年的這個刺殺事件當中,乾隆皇帝沒有被刺而死,並且最後平定了叛逆,但是賈元春的原型卻沒能倖免於難。
第十九講 妙玉入正冊與排序之謎
透過前面各講,我對金陵十二釵中個人命運與政治聯絡得最緊密的兩個人物——秦可卿和賈元春——的生活原型進行了細緻的探索。有紅迷朋友問我:你講的倒也大體上自圓其說,但照你這麼分析,《紅樓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