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康熙就愛他,愛得就是恨不得二十四小時摟在懷裡頭,太醫看的時候都是摟在懷裡頭這麼看。他特別愛十八阿哥,他讓太子隨後從北京城趕到營盤這個地方,這個時候據史書記載,確實這個太子對十八阿哥、自己親弟弟的病情十分冷淡,這個在《李朝實錄》裡面沒有相反的記載,可能就是事實,他十分冷淡。說老實話,他作為太子,他覺得每一個兄弟都是潛在的威脅,是不是啊?對不對?每一個兄弟都可能來奪我這個千歲的位子,都想最後來繼承皇權。一看父親這麼喜歡十八阿哥,他心裡當然不高興,你什麼意思,對不對?你把我摟著還差不多,你摟著十八阿哥,所以他很冷淡,康熙痛心疾首,康熙當時沒說什麼,但是後來康熙就說了,就說他對他的親弟弟一點感情都沒有,這樣的人怎麼能夠繼承王業呢?但是康熙也忍了,但是那個時候已經就是隨時一觸即發了,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帳殿夜警。
最後康熙得到人們的密報,說父王您知道晚上有這麼個情況嗎?說什麼情況?說有人從帳篷外面偷偷往裡面看,看您。這個時候康熙就一下子,就覺得他和太子之間的矛盾發展到了極點,這還得了?那不很簡單嗎?就看我怎麼樣,身體怎麼樣,嫌我活得太久了,看我什麼時候死啊!於是這就是帳殿夜警事件。
然後,康熙就在有一天大怒,就通知所有的人,集合在一起,首先就把太子捆起來,不是用繩子,用鐵鏈,然後他一賭氣,又把其他那些太子的兄弟,那些王子、阿哥們全捆起來,全給我捆起來,當著朝臣,而且當時有一個情況,他自己事先沒有考慮周到,還有傳教士,他也沒來得及讓外國傳教士迴避,所以這個當時的場景即便清朝自己的史料記載不完整的話,還有幾位傳教士後來寫回憶錄給寫上了。他當時大怒,當著朝臣,他就痛數太子的罪惡,說你太不像話了。他就很痛心,痛心到什麼地步呢?“撲地”。 已經五十多歲了,那時候五十多歲是一個年齡很大的人了,痛苦地撲倒地上,場面很不堪。一個英武一世的帝王,平時是一個非常威嚴的一個人,突然失態。在他痛斥太子的話語裡面就有這樣一段話,這段話特別重要,他就說,“更有異者,伊每夜逼近布城裂縫向內窺視……令朕未卜今日被鴆,明日遇害,晝夜戒慎不寧,似此之人,豈可付以祖宗弘業!”其中最關鍵的一句是什麼呢?就是“逼近布城裂縫向內窺視”。“伊”就是這個他,就是說的胤礽,皇太子。說更有奇怪的事情就是,他每天晚上“逼近布城裂縫向內窺視”。大家知道過去中國的文字是沒有標點符號的,要把一篇文章讀通需要做什麼事情呢?需要斷句,您會斷句嗎?斷句是個學問啊,您像這一句,“每夜逼近布城裂縫向內窺視”,就有兩種斷句的方法:一種就是“逼近布城,裂縫向內窺視”,就是太子走到康熙住的帳篷的外面。“裂縫向內窺視”,裂縫這個“裂”是動詞,那就一定要拿出匕首,對不對啊?要不你怎麼劃一個縫啊?這很恐怖,他把這個帳篷劃開,然後把它扒開往裡面看,老不死的,還不死,這多恐怖啊!這是一種斷句方式;還有另外一種斷句方式,就是“逼近布城裂縫,向內窺視”,這就柔和得多了。大家知道皇帝住的帳篷也是布做的,而且如果圓形的帳篷的話,是很多的布幅疊和在一起構成的,明白這意思吧?咱們拉窗簾,這兩個窗簾之間最後它是互相被遮蓋住的,對不對?那麼這個另外一種斷句叫“逼近布城裂縫”,這個布城本身就有裂縫,本身他就具備了兩個手把它扒開,就有裂縫的可能,這個“裂縫”是名詞,明白了吧?他把這個扒開往裡面看,哦,還在那兒活動呢,我什麼時候當皇帝啊?這就柔和一點,柔和一點。現在就不知道康熙當時氣成那個樣子,他是怎麼來斷這個句的?估計可能他是剛才我說的第一種。你想那還得了,是不是啊?所以他說他很擔心,他說“令朕未卜今日被鴆,明日遇害”,“朕”就是皇帝的自稱,“被鴆”就是“飲鴆止渴”的那個“鴆”,明白嗎?就說既然可以拿一個匕首把帳篷劃開看我,那麼也可能某一天給我敬一杯酒,給我衝好一杯茶,讓我喝,最後就可能裡面下毒藥啊,對不對?這我還能睡踏實嗎?不但我睡不能踏實了,我吃喝都不能踏實了,對不對啊?所以康熙氣得要死,所以他就說,根本就不行,這樣的人不能夠把祖宗的家業傳給他,於是就宣佈把胤礽給廢掉了,這就是有名的康熙四十七年的帳殿夜警事件,太子就被廢掉了。
太子被廢掉了以後,又出現很多故事。我看下面有人在皺眉頭,可能聽還願意聽,可是為什麼皺眉頭?就是說,哎,你不是在講秦可卿嗎?是不是啊?您這兒不是離題十萬八千里了嗎?你彆著急,要把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