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牌樓》、《棲鳳樓》、《風過耳》等。
1985年發表紀實作品《5·19長鏡頭》、《公共汽車詠歎調》,再次引起轟動。
1986…1987年在《收穫》雜誌開闢《私人照相簿》專欄,開創圖文相融的新文字。1999年推出圖文融合的長篇《樹與林同在》。
1992年後發表大量隨筆,結為多種集子。
1993年開始發表研究《紅樓夢》的論文,並將研究成果以小說形式發表,十多年來堅持從秦可卿這一人物入手解讀《紅樓夢》,開創出“紅學”的“秦學”分支。
1995年後開始嘗試建築評論,1998年由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我眼中的建築與環境》,2004年由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出版《材質之美》。
作品多次獲獎,如長篇小說《鐘鼓樓》獲第二屆茅盾文學獎;短篇小說《班主任》獲1978年全國首屆優秀短篇小說獎第一名;此外,短篇小說《我愛每一片綠葉》和兒童文學《看不見的朋友》、《我可不怕十三歲》都曾獲全國性獎項;長篇小說《四牌樓》還曾獲得第二屆上海優秀長篇小說大獎。
1993年出版《劉心武文集》八卷,至2005年初在海內外出版的個人專著以不同版本計已逾130種。
若干作品在境外被譯為法、日、英、德、俄、意、韓、瑞典、捷克、希伯來等文字發表、出版。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