繩索和細線的用途數不勝數:從建築中的材料固定到燈芯製作以及用緣繩下降法爬下懸崖或設定羅網捕獵。製作繩索的傳統用料包括大麻纖維、椰子果纖維、馬尼拉大麻纖維(屬於麻蕉植物)、劍麻和波羅麻(屬於龍舌蘭屬植物)。總之,繩索可由纖維多且柔軟的材料製成,將絲絲縷縷的纖維結合在一起就能形成足夠的強度和長度。現在許多繩索是由尼龍或其他人造纖維製成,它們強度大且承受壓力均勻,重量輕、抗水、抗昆蟲、抗腐蝕。但無論如何,有時尼龍繩並非首選之物。
尼龍繩的缺點在於:受熱易軟化——繩索在摩擦時會生熱——遭遇潮溼又易變滑,如果承受拉力過強,而邊緣又較為鋒利時,則可能會突然斷裂。
9、1 繩索種類
克勒型繩索(a)外部有一繩鞘包裹,核心由絲絲縷縷的纖維線組成,除了在雨雪天氣中,克勒型繩索易於操作,但強度不如較粗的繩索,在有切口時容易散開。而普通的手搓繩索(b)由三股纖維線纏在一起,一股受力,其他也能分擔。
9、2 繩索選擇
比較各種繩索,手中繩索的粗細與長短應與你的要求相符。在氣候溫潤的地域和要考慮繩子重量的情況下,尼龍繩比較有利。但要記住尼龍繩的缺陷。粗約7毫米以及低於7毫米的繩子不宜使用。
粗約9~10毫米的繩子常作為綁繩,用於投擲與登山。如果應用緣繩下降法和固定保護繩等技巧,這種繩子可用作安全帶。
如果無其他物品拖累,應攜帶長約30~40米的繩索。
登山用繩應有足夠的彈性,這樣可以消解一些震動,同時在不慎摔落時不會強烈地勒緊身體。關於繩索型號,可以參照當地官方登山機構的建議。
9、3 繩索保護
如無必要,繩索不要放在潮溼的地面或強烈陽光下(假定繩索是天然纖維製作),以防止齧齒類動物和昆蟲的吞齧。
如果繩索受潮,不要放置火上強行烤乾,也不要拉直放在地面,這樣髒物易滲入,砂礫就會在繩索內部磨損繩索。如天氣晴朗,可將過於骯髒的繩索放在清水中洗淨,然後曬乾或風乾。
應在不同條件下使用不同型號的繩子,最好別混用——登山用繩別用來曬衣服或製成鞭子。當然,在求生境地下,一條繩子不得不用於多個目的。
為防止磨損,繩子末端可編織成鞭狀。將繩子盤繞成圈放置,以防自身纏繞不清。這樣更便於使用,需要時可及時抽出繩索。
繩索的價值不可低估,甚至有時不得不把生命繫於其上,一定要注意保管。
9、4 簡易繩圈
將繩索按直徑約35~45厘米的圓繞成圈,每一圈與上一圈緊挨,不能產生扭曲或纏繞現象。(1)繩兩端要留一截,用來繫緊繩圈,將繩的一端(a)彎曲到繩圈上,(2)用另一端(b)將其纏裹,(3)然後拉緊繩端(a)固定,(4)用一平結繫緊(方法見後節所示)。9、5 長繩繞圈
如果要在肩膀上或懸掛在腰帶上或在揹包裡攜帶一根長繩,用以下方法。
將繩子在手臂上一前一後繞成環狀,繩環直徑約35~60厘米,繩端垂下(a),將繩端攏在一起,然後沿環狀線束纏繞幾次(b),再將繩端留出一環,且穿過繩束的頂部(c),最後將繩端穿過此環(d)。可用一平結將其系在揹包上。
9、6 投擲繩索
扔出一圈繩顯然比僅扔出一根鬆弛的繩端更容易——無論向上扔或向外扔——也有助於繩索散開時不纏繞在一起。扔出的一端可打一個大的結或附一重物,同時另外一端要捉牢。
把繩子另一端扔向目標時,要考慮固定的這一端是否安全,如擲出一根救生帶,假如擲向一個在水中快速漂流的橡皮筏,會拉你下水嗎?所以固定端此時可綁在樹或重物上。多扔出一段救生帶,以便即使被救人未抓住繩端,也有機會攫取繩子的其他部分。
先在右手手指及手掌上纏繞一半繩子,然後抬起食指,將剩餘部分纏在其他手指上,再將後一半放到左手。
投擲時,右手繩圈比左手繩圈早放幾秒。如果認為繩子會突然繃緊,或者所處地勢危險,可將一端固定起來。
投向遠處
在繩端(a)繫上一個合適的投擲物,將繩子圈好放在地上,或者將繩子鬆鬆環在另一隻手上,以便投擲時不會產生阻力。
不要讓身邊的這端繩索鬆開,可系在一個錨上,如一個大石頭,打一個錨結(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