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下來休息時,第二位沿其路途向前,這樣依次前進,可以保持沿直線前進。如果獨自一人應不時地回頭注意自己走過的足跡。因為若是在雪地或沙地上,足跡會十分明顯。最好在沿線壘起柴或石堆,這樣彼此可以檢查是否脫離團隊原訂的路線。
如果可能應繞過巖壁或密林。到達高處時應仔細選定接下來的路線。
1、4 團隊前進
應有效地組織好團隊,不可散漫拖拉。形式應固定,不要隨意組合,這會易於發現有無掉隊者,便於幫助遇困者。在白天出發之前,簡便討論一下行動路線、可能障礙和某些特殊情況的處理。
分工負責
一人負責偵察,選擇最佳路線,避開死道、鬆動的岩石等,同時還應能找到透過下坡的最好的路。
另有一人負責進一步落實偵察結果,還應預先通知大家繞開障礙物,保持正確的前進方向等。其他人應經常替換他們。因為引路者的工作尤其辛苦。
其餘的人應注意搜尋可食性植物及其果實。每個成員都應負責注意至少後面一名不會掉隊。有些人應負責有規律地檢查裝備,特別是在趟越河流或透過極其險峻之地時,領隊注意每個成員的狀況尤為重要。
至少應成隊出行——惡劣天氣下尤其要小心,如果你必須夜間前進,就不應隨便分散。通常佇列中前部成員會脫離隊伍——後面的人會更注意向後觀察掉隊者。第一位偵察人員爬過障礙物,第二位注意觀察他的指示,然後告知其餘人相對較容易的路線——團隊成員緊隨其後,而第一位很可能不注意就會脫離隊伍。如果大家都知道預定的目的地,而且沿途有許多明顯的地形特徵可以參照,即便緊急情況下相互失散,成員們也會知道如何重新聚集歸隊。
注意獲得各種必需品,應隨時留意沿途適於的庇身之地——如果天氣突然變糟,可以撤回躲避一下。
1、5 行速和程序
大型團隊可以先派遣出一支先遣小分隊,負責探清路線,建起夜營地,為傷病員或體弱者作好接待準備等。能力強者多攜帶一些行李裝備,隨時準備幫助不勝力者。應為病弱者提供充分的護送以免他們遇到不便和困難。
領頭者相對跟進者不要行進過快。在跨越障礙之後等一等,在再次行進之前確保每個成員都跟上了隊伍。
最好能保持平均的行速——這樣會相對更輕鬆,也能持續更久地跋涉。注意擺臂——尤其是在上下坡時更不應將手插在口袋裡,否則會更易失去平衡而滑倒。
不時地休息,停下來坐下,看看每個人的情況如何。調整各自的負載以便更舒適一些,如果有必要可以重新打包。平均來說每行走30~45分鐘,應休息10分鐘,具體還應依地形和團隊的實際情況來定。
在艱險之地行速應該降慢,反之加快。下坡時不要跨大步,這樣會使身體運動節奏失調,更易於疲勞。
在艱險之地或上下坡,利用繩索有助於團隊統一行動,幫助成員們更容易透過險象叢生的路程。在透過冰坡或山麓碎石地時,繩索會是很寶貴的裝備。
也可利用上面打了許多普瑞斯克結的繩索來幫助老幼者,他們可以用普氏結聯絡在安全繩上。(見“露營”章之“結”一節)每小時在預期路途中你可以行走3公里,上坡時允許步速為2公里。
1、6 夜 行
在未知地域夜間行進會是非常危險的,但在緊急情況下很可能也是必須的——例如沙漠地區,夜間行進就會更舒服一些。
夜間很少會是漆黑一團,即使對人來說,室外夜視能力並非完全退化消失,然而由於不能清楚地看清物體,你會很容易偏離方向。指南針會相當有用,會幫助你消除這份恐懼。在樹林中會比開闊地要更暗一些——因此應儘可能沿開闊地行進。
夜間觀察物體最好觀察它的邊緣和輪廓,黑暗的中央部分很難看清。
一旦眼睛適應了黑暗,夜視能力會越來越強,這個過程一般需要30—40分鐘,但其後要避免亮光刺激,否則恢復這種能力又得相當長的時間。如果必須要用亮光,可以先捂住一隻眼,這樣至少可以保持這隻眼的夜視能力不消退。再比如你需要檢視地圖時,用紅色濾片覆在手電筒前面,會有助於你維持夜視能力。
黑暗中聽覺會很有用——例如河中流水的聲音,會告知它的流速,黑暗中草木的氣息能夠感覺到,相似的氣味會有助於鑑別。
黑夜裡應緩慢前進,重心前移之前應試探一下,如果是下坡可以拖著腳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