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3 / 4)

小說:生存手冊 作者:瞎說唄

節含有毒性。毒性遍及魚體全身,但肝臟、腸道和卵毒性最強。

魚類的毒性是水溶性的,無論怎麼煮都不會將毒性中和。毒性是無味的,不能透過品嚐就加以判斷(參見“食物”一章)。鳥類對毒性極不敏感,因此不要因為鳥類食用某一魚類安然無恙就認為人類食用也會平安無事。譬如人類、狗、耗子對於毒物都十分敏感、易受傷害,而貓卻很少受到傷害。

毒性發作時可引起嘴唇、舌頭、腳趾、指尖麻木,以及嚴重的疥瘡,對溫度的感覺明顯顛倒過來,熱東西摸起來發涼,冷東西摸起來卻發燙。也可能會引起噁心、嘔吐、說不出話、暈眩、癱瘓,最終致死。

有的魚類接觸起來相當危險:許多*2魚尾巴上有毒性觸鬚,有些魚類身上攜帶電流。一些珊瑚礁魚例如蟾魚科魚脊椎有毒性,儘管很少致命,卻能產生劇烈疼痛,有灼燒感,或者甚而產生與傷口表面嚴重程度不協調的痛苦,令人難以忍受。

攻擊性魚類

對一些生性兇惡的魚類應該極力避開。勇猛且充滿好奇心的梭魚總是喜歡向人類尋釁,晚間梭魚可能會向有光線、發亮的目標發起攻擊。歐洲鱸魚能長到1、8米左右長,是我們應該回避的另一魚種。海鱔長達1、5米,有許多尖利的牙齒,如受到騷擾也具有攻擊性。海蛇有毒性,被它們咬傷雖不至於送命,但還是避開為妙。

2、9 鯊 魚

每年報道的受鯊魚攻擊的事件很少,其中僅有一小部分是致人死亡的,但無論怎樣,海上的倖存者比起大量統計數字提到的海濱游泳者更加脆弱無力、孤立無援。僅非常少的幾種鯊魚被認為對人類有危險。

以下六種鯊魚是大多數攻擊事件的罪魁禍首:大白鯊、雙髻鯊、雄鯨、灰色角鯊、鼬鯊、灰鯖鯊。大白鯊體型最大,但身體尺寸並不代表其危險性和攻擊的可能性,比人類更小的鯊魚仍能致人死命。姥鯊和鯨鯊有13、3米長,但它們僅以微小的浮游生物為生,所以並不構成危險。

海洋中的鯊魚都有能力捕食人類,但由於熱帶海域食物豐富,這裡的鯊魚並不兇殘,通常較為懦弱,用棍棒一戳就能將其驚走,特別是戳它敏感的鼻子。

鯊魚生活以及捕食都在海洋深處,多數時候它們在海底覓食,但是飢餓的鯊魚會隨魚群一起翻上水面進入淺水區,所以當鯊魚在淺水區域出現時,情況可能相當危險。

鯊魚通常以魚類、魷魚、蟹和其他海洋生物為食,但是同時樂於搜尋容易到手的食物,特別是魚群中的迷失者或受傷的生物。鯊魚也會追逐船舶吞食從船中丟擲的垃圾。

鯊魚的習慣進食時間是夜晚、黃昏和黎明時分。它的小眼睛視力有限,在水中主要透過嗅覺和身體擺動確定目標的位置,對血液和身體的排洩物如大小便相當敏感,微弱而急促的運動也易引起鯊魚的注意,因為這暗示著這一目標易於攻擊或已經受傷,強有力地規則地發出很大聲響的動作可能會使鯊魚心悸而猶豫觀望。

人類奇怪的表情、衣服產生的令人迷惑的形狀對鯊魚來說十分新鮮,身著衣服的人群聚在一起比獨自一人更加安全。如果鯊魚保持在一定距離之外,說明鯊魚仍在感到好奇,但是如果它向內打轉,開始突然起動,則攻擊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

鯊魚不會在運動中突然停下,也不能敏捷變向,一個優秀的游泳者可以透過快速變向與單個大鯊魚周旋。

警告:破出水面的魚鰭並非都是鯊魚的,大*2魚有時也會將其鰭翼伸出水面,這不太可能恰好是兩隻鯊魚同步遊動。鯨魚的鰭或鰭狀肢也會出現,海豚同樣如此。

2、9、1 攻擊人類的幾類鯊魚

1、大白鯊 有的長達6米,但通常比這要小,魚體上部呈灰色,下部白色,非常厚實,眼睛純黑色,有刺狀的圓錐形大鼻子,可以在任何海域中生存、出現,不過主要聚集在非洲南部、北美洲東西兩側海域以及澳大利亞南部、紐西蘭等處海域。

2、灰鯖鯊 一般長約2—3米,體重大,上體深藍色,下部奶白色,任何水域都可生存,其中溫度高的水域較多,遊速極快,常會跳出水面。

3、鼬鯊 平均長3—3、5米,體重大,幼小的鼬鯊面板上現有條狀和斑狀,成年後,上部更為平坦呈灰色,下部白色,頭部及顎部寬大,鼻端呈方形,生活在熱帶亞熱帶水域中,且更喜歡在近海遊動。

4、魚鰠魚 體形瘦小,猶如魚雷一般,上部為條狀深藍,底部亮銀色,嘴部向外突出且佈滿尖銳牙齒,可長達2米,在所有的熱帶水域都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