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時候門檻開的太低,這就使得許多國外企業打著外資的旗子進入內地市場,利用內地廉價的勞動力進行最後一波殘酷的資本累積。
當然,造成這樣的情況大都是因為一些地區急於發展而審查力度缺乏,但是對於通吃島來說,卻基本不存在這方面的顧慮。
通吃島第一波建設專案,以通吃島為核心的內三島,將成為這個特區日後的核心。
想將通吃島建設成一個高度發達的城市,這並不是容易的事情,因為從地理位置上而言,這個島嶼實在是太小了,幾乎沒有能夠發展的空間。
針對這一點,陳斐提供了來自於未來的“土地擴充套件計劃”。
當土地面積越來越少的時候,未來的科學家們將目光轉向了海洋。
眾所周知海洋的面積是陸地面積的三倍,海洋中的資源無比豐富但是卻基本上與農業無關,大量的農業土地被併購入城市規劃使得這個世界上的良田越來越少,雖然先進的農業技術引導的高產量基本上不會發生糧食危機這種事情,但是在未來社會,許多科技城市的重心,已經往海洋上傾斜。
海洋上沒有土地,如何建造一個城市?
這彷彿是天方夜譚一類的訊息,但是卻沒想到現在竟然能夠達到。
能夠做到這一點的關鍵,是一種新型複合材料的問世。
這種新型的複合材料被命名為塑仝,是一種新型的複合材料。這種材料定型之後非常的堅固,而且防火防水絕緣,用這種材料為主建造的建築,具有超強的抗震效果,是未來社會用以取代鋼筋混凝土作為建築的主要材料。
使用這種材料建造的海上城市,能夠抵抗海浪的衝擊與磨損,而且此種材料凝固以後的承重力也非常的高,如果內部再加上新型鋼材的話,簡直就是一個鋼筋堡壘,莫說普通的海浪,哪怕是海嘯地震,也損害不到它分毫。
一般新型的海上城市,都是使用塑仝搭建一個巨大的平臺,這個平臺看似很險,因為底部是又一根根柱子直插入海底,城市平臺懸浮在海面上十米的地方,不管潮起潮落,海水永遠無法灌溉到城市當中。就算發生海嘯,掀起了滔天巨浪,海上城市也自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能夠讓海浪無法損害城市。
陳旭在看到這種海洋城市設計圖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震驚,而當看到對於海洋城市構想的由來介紹時,這種震驚就已經變成了瘋狂了。
這種建築模式所需要的關鍵點,並不是什麼新時代的技術,甚至可以說,這種技術比起現在所用的技術來說,還要古老的許多!
那是由一份非常古老的卷軸上記載的,古巴比倫空中花園的建築模式!
第342章 消失
古巴比倫的空中花園,世界七大奇蹟之一,與中國萬里長城齊名。它的大名基本上人人都聽說過,但是與屹立至今的萬里長城不同,巴比倫空中花園早已化作塵土,只有對這個空中花園的些許描述流傳下來,甚至,連一張真正準確的相關圖片都沒有。
據說,巴比倫空中花園是兩千多年前,新巴比倫王國國王尼布甲尼二世娶了米底的公主米梯斯為王后,為了緩解王后的思想病而建造的——要說歷史上幹過這事的人不少,遠的不說,乾隆時就為回族的香妃專門修建了一棟寶月樓,在寶月樓的對面建了回營和清真寺——但是比起空中花園來,寶月樓的規模就太小了。
相傳空中花園是用立體造園法,將花園放在了四層平臺之上,由瀝青及磚塊修成,平臺由25米的柱子支撐,而且有灌溉系統。園中所種的各種花草樹木,遠看猶如花園懸掛在半空之中,故以得名。
當歷史淹沒在了無限的長河當中,當文明已經消磨在了黃沙之間。空中花園的秘密,僅僅只伴隨著隻言片語的文字記載了下來,讓後人充滿了無限的遐想。
其實空中花園的構造說複雜也並不複雜,在後來出土的幾樣文物當中,考古學家們終於發現了有關空中花園的奧秘。
那只是一種建築上的極致……很難想象,幾千年前的人類是如何掌握了這種高超的建築技巧的。
人們都知道三角形是最穩固的形態,而空中花園之所以能夠給人以懸浮在空中的假象,也就是利用了無數的三角形支柱在下方支撐著。這種支柱的形態非常的牢固,使得空中花園的陽臺很立體的“懸浮”在了空中,人們遠遠望去,就只會發現那凸出的陽臺,所以,就有了空中花園的美譽。
未來的海上城市,所用支柱的構造就是源自於空中花園的建築模式,這種構造下的平臺看似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