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卟悴槐蝗峽珊徒郵埽�謔撬�岢齟侵埃�煌���勞熗簟�1895年,提爾皮茨晉升為海軍少將,並在1896至1897年間在東亞指揮遠東巡洋艦隊。此時正是中國在中日甲午戰爭後戰敗、列強紛紛再次瓜分中國的時期。提爾皮茨認為,雖然德國暫時可以使用英國在香港的基地,但是香港基地狹小,不能提供德國艦隊所需,德國應該強租膠州灣,以便在遠東獲得一個永久海軍基地。
第21節:
提爾皮茨本身是優秀的海軍戰術學家,也是和威廉二世一樣堅定的大海軍主義者和鉅艦大炮主義者,且具有出色的組織、管理才能和政治頭腦。所以,威廉二世將規劃海軍的任務交付給他,德國海軍此後有了一位優秀的建設規劃者。提爾皮茨在給威廉二世的發展海軍報告中,明確地將英國作為假想敵,他說:“對德國來說,當前最危險的敵人是英國。正是為了反對這個敵人,我們才急需發展一定規模的海軍作為權力政治的因素。”
提爾皮茨同樣也對馬漢的海權論推崇備至,同時也相信憑藉德國卓越的工業能力,必然能打造出世界一流的艦隊,並認為德國應“視海軍為德國未來生存的關鍵”。
對於海軍建設,提爾皮茨有一套獨特的戰略思想。1892年,早在其任海軍部參謀長的時候,曾主持起草了“第9號海軍備忘錄”,其要點是:只有進行戰略進攻,才能奪取制海權;只有在戰略進攻中達成海上決戰,才能奪取制海權;只有在海上決戰中摧毀敵國主力艦隊,才能最終獲得制海權。所以,德國必須保持超過敵國1/3的海軍兵力;同時,德國艦隊還必須注重進攻性,除輕型軍艦外,應當注重建造重型戰艦,特別加強裝甲和火炮的數量及口徑。5米5花5書5庫5 ;http://www。7mihua。com
1897年,提爾皮茨又提出了直接以英國為目標,並形成以威懾為基礎的“風險理論”。他認為,德國的海軍建設必須以英國為對手,但如此一來,英國也必將以德國為敵,由此就形成了一條“危險地帶”:英國人一定會猜疑德國人的企圖,並且很可能會在德國海軍尚不足以自保的時候加以摧毀。但是,一旦德國有機會越過“危險地帶”,那麼就將擁有一支相當規模的艦隊,這時英國艦隊如果再與德國艦隊決戰,就要冒損失巨大的風險。這就是提爾皮茨所提出的著名的“風險論”:強大的艦隊意味著戰列艦,戰列艦的數量雖不能與英國相等,但必須給英國以深刻的印象才行,至少應該與英國保持2:3或者10:16的比例,以使英國海軍感到同德國海軍在北海交戰會帶來“風險”,因為英國海軍必須保護全球利益,不得不分散到全球各地,如果與強大的德國海軍作戰,必然蒙受巨大損失,也必將無力再同法國、俄國交戰,因此英國是不會願意承擔如此沉重的“風險”的。赫爾維希在《沃爾夫岡魏格納與德國海軍戰略從提爾皮茨到雷德爾的發展》一文中說:“提爾皮茨以英國海軍史為例,竭力論證英國在戰時總是扮演攻擊者的角色,而要採取攻勢意味著必須擁有至少1/3的數量優勢;反之,德國只需建造一支相當於英國2/3規模的艦隊,一支風險艦隊面對這樣一支艦隊,倫敦很難下決心進行挑戰,因為他們擔心在北海的一場海上坎尼之戰中喪失其全球地位。”
19世紀80年代,威廉二世以及提爾皮茨已經開始推行大海軍建設,並且與英國關係漸趨緊張。1897年提爾皮茨說服德國議會,獲得7000萬馬克的資金建造3艘戰列艦,由此正式開始了他的海軍擴充計劃。由於威廉二世的信任和支援,提爾皮茨的海軍擴充計劃得到實施。
以1898年德國組建第一艦隊為標誌,德國開始建設以英國海軍為目標和假想敵的艦隊。提爾皮茨的計劃是,在1905年完成初步建設,耗資4。08億馬克,擴充海軍。第一艦隊將分為兩個分艦隊,共計包括17艘戰列艦、9艘重巡洋艦、26艘輕巡洋艦以及配套的其他艦隻。這支艦隊建成後,可以與法國艦隊一決高下,且能適當威脅英國艦隊。為了獲得支援,提爾皮茨拜訪了已經退出政壇的俾斯麥以及巴伐利亞攝政王、巴登大公、薩克森國王等,尋求他們的支援。另外利用“海軍聯盟”等民間組織廣造輿論,以影響國會。
第22節:
1900年,提爾皮茨促使國會透過了第二個海軍擴充法案。他計劃組建第二艦隊,在17年的時間裡(從1900年至1917年)使德國擁有36艘戰列艦、11艘重巡洋艦、34艘輕巡洋艦的艦隊。他聲稱:德國建設這支大海軍的目的,是要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