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拂曉時分,西線的第五集團軍垮了;東線的第九軍也放棄濟源、孟州向西撤退了;北線連線第五集團軍和第十四集團軍的是高桂滋第17軍和趙世鈴第四十三軍,其中第四十三軍的十八坪陣地一被突破,軍長趙世鈴就下令撤向萬仙莊一線,全然不顧左翼的第17軍和右翼的第十四集團軍的安危,導致第17軍雖然進行了比較有效的抵抗,也不得不撤退。這樣一來,日軍很輕鬆地割裂了中條山守軍主力第五集團軍和第十四集團軍的聯絡,為日軍分割殲滅兩個集團軍創造了條件。
中條山之戰拉開序幕的5月7日晚間作戰中,**18萬守軍唯一的亮點是第十四集團軍第九十八軍武士敏將軍指揮的王村之戰。當日晚,日軍向武士敏第98軍發起進攻,總算是遇到了一塊硬骨頭。面臨日軍的突然進攻,九十八軍軍長武士敏率領所部拼死抵抗,在董封東西線上與敵激戰,多次擊退日軍進攻。王村一戰,將敵2000擊潰,斃敵濱田大佐以下700餘人。
一夜之間,日軍兩翼迂迴、中間突破的戰術取得極大成功。可笑天明後終於接到報告的第一戰區司令長官部還在白日做夢,嚴令各部“應力保現態勢,粉碎敵蝕食中條山企圖,誘敵於有利地帶,轉取攻勢,而夾殄之”。
什麼是官僚主義害死人?這就是活生生的例證。
等蔣介石知道中條山之戰爆發,已經是5月8日上午了。
這兩天,日軍對山東魯中南地區發動三面圍攻,蔣介石心裡還在想著劉一民也有判斷失誤的時候,日軍明明是要打他的山東八路軍主力,他卻說是要打中條山。日軍哪裡有那麼多的兵力麼!
說實話,日軍一開始進攻魯中南,也不光是蔣介石,軍委會的大佬們全都把目光轉向了魯中南。不管怎麼說,魯中南的劉一民部隊吸引了日軍的精銳部隊,萬一劉一民部被日軍消滅,那接下來圍困魯中南的日軍幾個精銳師團就能騰出手來,無論這部分日軍用於哪個方向,都將是一股可怕的力量。
因為有了日軍重兵圍攻魯中南,讓蔣介石、何應欽、白崇禧、軍令部長徐永昌等人產生了誤判,認為日軍不可能同時在兩個方向發動大規模進攻,不說別的,單單是後勤保障這一項,日軍都很難滿足兩場大規模會戰的需要。即令是日軍要打中條山,也得再結束魯中南之戰後才能進行。
在這一點上,蔣介石和他的這幾個助手看法還是比較客觀的,那就是劉一民這個人是政府部隊中最有全域性觀念的主要將領。幾次大會戰都得益於劉一民的出手擊敵。以劉一民的性格和作風,如果日軍發動中條山會戰,不管八路軍其它部隊會不會配合作戰,劉一民必然不會坐視,他一定會出兵重擊日軍,配合中條山守軍作戰。他之所以提前發表談話、窺破日軍心機,應該就是這個意思。
到了此時,蔣介石才明白劉一民說的準、說的對,日軍確實是要圍殲中條山地區的18萬守軍。
蔣介石就想不通,中條山山高路險,不利於日軍機械化部隊行動,利於守軍憑險固守。怎麼一夜之間許多部隊失去聯絡、防線全部被突破呢?
急得額頭上青筋直蹦的蔣介石,直接命令總算下了峨眉山、準備到重慶面見蔣委員長的衛立煌,立即返回洛陽第一戰區司令長官部指揮作戰。接著又命令中條山各部集中兵力,利用山地優勢,將中路突進中條山的日軍趕出去,穩定防線。
蔣委員長也是在說夢話呢,他以為現在的中條山守軍還是半年前與日軍死拼的楊虎城、孫蔚如第四集團軍呢!
不等衛立煌趕回洛陽,戰局在進一步惡化。中午的時候,日軍出動大批運輸機,向中線防禦支點垣曲城空投傘兵,配合地面部隊進攻垣曲城。
蔣介石此時已經徹底認清了中條山守軍的危險狀況,因為他聯絡不上第五集團軍總司令曾萬鍾,很明顯,西線的第五集團軍已經被日軍擊潰了。
蔣介石慌忙召開黨政軍彙報會,研究對策。
劉斐提出,發動各黨政機關、各社團籲請八路軍出兵,援助中條山守軍作戰。
劉斐說,如果**部隊不策應作戰,顯然違反抗戰立場背離民眾意旨,結果必將引起共黨內部分化。如其出兵抗戰,則足以協力打擊敵軍,亦國之幸也。簡言之,要麼**出兵配合政府擊敵,要麼即是放棄抗日立場。
劉斐其實是受蔣介石指示提這個建議的。
蔣介石能有今天的地位,絕對也是有過人之能的。接到日軍大舉進攻中條山報告後,他馬上就意識到自己輕敵大意、上了日軍的當了,馬上就開始琢磨如何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