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兵力,並且不准我軍從此透過。而且,蘇南的三支隊副司令譚震林報告,蘇南日偽軍已知道我軍要從此地渡江,開始了大掃蕩,此路也不通!
三條線路是南線,就是從駐地向南開拔,經茂林、三溪、旌德、沿天目山腳附近的寧國、郎溪,繞道蘇南的溧陽,然後待機北渡。這條線路缺點是部隊缺乏偵查,地形不很熟悉,優點是南線只有第四十師一個師三個團,即令發生意外,以皖南新四軍主力打三個團,也有衝過去的把握。而且,葉挺也曾親自去見顧祝同,請求透過此路線繞道北上。顧祝同信誓旦旦地保證用人格擔保該路線沒有日偽軍,是安全的。
歷史上新四軍軍分會在12月28日最後決定的路線就是南線。結果,將新四軍軍部9000名忠勇將士送進了上官雲相的伏擊圈。
雖然葉挺、項英做了這麼多工作,但是他們耽誤了時間,錯過了渡江北上的最佳時機,使得原本可以很順利的秘密北渡成了泡影,給新四軍造成了絕頂危機。
當然,新四軍之所以延遲到現在還未行動,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重慶八路軍辦事處來電,要送八位同志要到皖南來隨軍北撤。鑑於重慶八路軍辦事處的重要性,葉挺和項英只得等他們。結果來的不是8個人,而是30個人。歷史上,這30個人27日到雲嶺,項英28日召開新四軍軍分會,研究北撤路線,下令總動員,1月2日下大雨,4日部隊才開始行動。
今天已經是12月27日了,上官雲相的四十師已經在茂林地區的關隘星潭一線部署就緒了,如果葉挺、項英仍然抱有南下安全的幻想或者是以為可以用新四軍六個團去突破四十師三個團佈設的防線,皖南事變就不可避免了。
劉一民繞室徘徊,思慮再三,起草了中央並轉葉、項、劉、陳的電報。
在電報中,劉一民寫到:“十萬火急!皖南我軍現已陷入國民黨第三戰區包圍圈,危在旦夕!任何以為國民黨可能不會有消滅新四軍軍部的決心的想法都是犯罪,是對皖南我軍近萬名忠勇將士的生命不負責任!蔣介石不會放皖南我軍撤離皖南渡江加入蘇北戰場,一定要將皖南我軍消滅在該地區。皖南我軍現在已經不是轉移渡江北上,而是突圍,是生死搏殺的突圍!當務之急,不是在選擇從那一條線路走的問題上討論、議而不決,而是搶時間,立即走!時間決定皖南我軍勝敗!趕在顧祝同和上官雲相徹底封死突圍通道前突出重圍,我軍全盤皆活;否則,死路一條!
當前形勢:雲嶺新四軍軍部東面是已經完成集結的**第52師、108師,東南方向是**第62師,南面是**第40師、第79師,西面是川軍第50軍的新7師、144師和116師,北面是日軍第15師團部隊,李品仙兩個個師也已趕到桐城、廬江、無為控制渡口、搶奪我軍船隻。
蔣介石的如意算盤:如我軍在雲嶺按兵不動,就以違抗軍令為名,從東、南、西三面殺來,攻佔雲嶺,徹底消滅我軍;如我軍向北出動經銅陵、繁昌渡江,**主力就從三面壓來,將我軍逼迫之日偽軍的長江防線,借刀殺人,即令我軍突破日偽防線渡江,也會找到李品仙部打擊,此為南壓北阻之計;如我軍向東經蘇南渡江北上,將遭到第52師、108師的截擊,即令我軍抵達蘇南,也會遇上正在蘇南掃蕩的日偽軍,還會被尾追而來的上官雲相所部夾擊;我軍如向南,看似相對安全,其實萬分兇險。南面的黃山山區是第三戰區的大後方根據地,兵力雄厚,顧祝同之所以拍著胸脯以人格擔保安全,實際是陷阱,誘我軍南下。一旦我軍進入茂林地區,一旦下雨,河水大漲,我軍處於兩河之間的山區,進,攻不克,退,過不了青衣江,只有覆滅一途。
針對如此險惡局面,請中央立即命令葉、項:
一、決心從雲嶺北上,在銅陵、繁昌間渡江。理由是此線路為我軍防區和秘密交通線,雖然李品仙搶奪我軍部分渡船,但仍有部分渡船可用。我軍對此線路地形極為熟悉,路途近,可以避開**圍擊,隱蔽接敵,在日偽防線上撕開口子,渡江北上,以最短時間、最快速度與江北我軍會合。而且,日軍雖然在銅陵、繁昌增兵,但江面上僅僅是增加了兩艘軍艦,想徹底封鎖長江江面根本不可能。
二、請中央命令:從現在起,新四軍皖南部隊軍事指揮權歸屬軍長葉挺,項英起保證葉挺指揮暢通作用。原因是項英擅長游擊戰、缺乏指揮大部隊攻堅戰經驗。為了新四軍軍部近萬名將士安全,為了黨的事業免受重大損失,高階領導應帶頭執行中央命令。違者,嚴厲追究責任。
三、新四軍軍部要吸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