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一民又聯想到除夕之戰中主力被消滅的第二十七師團,日軍又是開記者招待會,又是在報紙、廣播上大肆宣傳,肆意隱瞞敗績,拒不承認第二十七師團主力被殲滅的事實。不用說,這個師團也是要重建的。只不過王東強搞來的華北日軍兵力佈防圖上依然顯示日軍第二十七師團駐防濟寧、兗州、泗水、曲阜,和近衛第二師團駐防地相同,難道第二十七師團躲在這一帶悄悄的補充休整麼?
聯想到這裡,劉一民忽然覺得自己後世學的歷史教科書上的內容有極大的失誤,光講日軍兵力不足了,就沒講這日本歷史上就是一個人口過剩的國家,一門心思想對外擴張、移民。他們根本就不缺兵員,缺的是受資源限制的武器裝備。何況日本現在佔領了朝鮮、東北、臺灣,必要時完全可以從這些地區徵召兵員,與日軍混編。事實上,無論是歷史上還是現在,日軍都這麼做過。
歷史上之所以日軍侵華兵力不足,並不是日軍沒有那麼多的兵員可以動員,而是有別的原因。
這一個原因不用說是財政原因,日本並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獨裁國家,裕仁天皇也好,近衛文磨也好,未來的東條英機也好,他們都沒有希特勒那種獨裁地位。一旦軍費開支過大,財閥們就不願意了,這就會迫使內閣在某一階段削減軍隊,減輕財政壓力。
二個原因是日軍在太平洋戰爭之前一直走的是精兵路線,利用自己優越的海運能力,隨時可以把精銳師團投放到需要的戰場去,大大提高了野戰師團的使用效率。象日軍的第五師團、第六師團,幾乎是每個戰場都到過。戰役結束,甚至還會回國休整。
三個原因,應該是歷史上日軍從來就沒有真正把中國軍隊看成平等的對手,設計戰役計劃時,一般以一個聯隊對中國一個師來調配兵力,象長沙會戰時,日軍的作戰計劃甚至是以一個大隊對中國一個師來調配兵力。日軍的假想敵一直都是蘇、美,連英國軍隊他們都看不上眼。即便是蘇聯,歷史上諾門罕事件時,日軍才動用了多大的兵力啊?完整的師團只有一個二十三師團。小鬼子自以為他們的部隊射擊術、拼刺術、投彈術水平高,作風頑強,根本就沒把蘇軍看到眼裡,這才導致大敗。如果日軍象蘇聯那樣傾盡全力,恐怕歷史上的諾門罕事件就要重寫了。
正是因為這三個原因,歷史上1939年下半年,日軍在侵華戰場尚處於膠著狀態之時,還有餘力把常設師團調回國休整,把大部分特設師團調回國撤消番號、復員。而且,那麼龐大的關東軍竟然呆在東北不動,這一方面是對蘇備戰,另一方面是日本人認為中國派遣軍就足以打敗中國了,用不著動用關東軍。這才有了日軍有餘力發動太平洋戰爭。假設日軍不這樣做,而是不斷加強駐華兵力,關東軍再大舉南下,恐怕歷史上的中國抗戰會更加艱難。
想通了這個道理,劉一民不由得臉上掛上了一絲笑意,由於他的橫空出世,小鬼子連遭敗績,成旅團、成師團的被消滅,戰死的鬼魂怕是已經把靖國神社擠滿了。看看,到現在,小鬼子也沒有捨得讓一個師團回國復員,全部都在戰場上掙扎著呢!而且,關東軍主力已經幾次南下參戰了,其中的第11師團、12師團、28師團、29師團仍然留在華北戰場,成了守備部隊。包括那麼驕橫的第九師團,現在不還得老老實實地當鐵路守備隊麼?
笑完,劉一民就想,如果日軍第十一軍囿於第一次長沙會戰遭到的沉重打擊而延緩發動棗宜會戰,那現在的中國戰場就暫時出現了兩軍相持局面。因為第三戰區、第九戰區、第五戰區結束冬季攻勢後,也與日軍第十一軍、第十三軍形成了對峙。
劉一民從地圖跟前站了起來,在屋子裡來回踱步,思考著日軍第十一軍到底會不會按照歷史上的時間發起棗宜會戰,會不會向歷史上那樣部署。如果日軍象歷史上那樣部署,第五戰區應該採取什麼措施才能制勝,或者減少損失。
唐星櫻就在院子裡紡線,時間長了,累了,起身想去喝口水,歇一下。走過劉一民辦公室門口時,看見他噙著煙正在踱步,一會兒皺眉,一會兒臉上掛著傻笑,就知道他又在思考問題。
唐星櫻本來不想打擾他,但還是心疼男人,雖然這男人現在成自己的前夫了。
唐星櫻回到自己的住處,到了缸水喝了,坐在床邊歇了一會兒,然後取出茶葉盒,往茶缸裡倒上茶葉,又去把白糖拿出來,挖了兩勺白糖放進茶缸,這才倒上水,端著茶缸,嫋嫋婷婷地向劉一民辦公室走去。
喝著甜甜的、濃濃的白糖茶葉水,看著眼前頭頂花頭巾、腰圍花圍裙的唐星櫻,劉一民撲哧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