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4部分(3 / 4)

民革命軍。到1936年9月的時候,已經發展到11個軍,3萬人。其中,第一路軍於1936年7月編成,轄東北抗日聯軍第1、2軍,楊靖宇任總指揮,王德泰任副總司令,魏拯民任政治部主任,共6000餘人,歸南滿省委;第二路軍轄東北抗日聯軍第4、5、7、8、10軍,以及救世軍王蔭武部、義勇軍姚振山部,於1937年10月組成,周保中任總指揮,崔石泉任參謀長,歸吉東省委;第三路軍下轄東北抗日聯軍第3、6、9、11軍,於1939年5月組成,李兆麟任總指揮,馮仲雲任政委,許亨植任總參謀長,歸北滿臨時省委。

抗聯的情況羅榮桓、蔡中都不是很清楚,更別說是趙勇剛了。三個人都聚精會神地聽劉一民講。

就聽劉一民說道:“抗聯在東北的鬥爭,牽制了關東軍,成了插在日軍心臟裡的一根刺。日軍無奈之下,採取了我們在濰縣擊斃的佐佐木到一中將的計策,推行集團部落和保甲連坐制度,把老百姓和抗聯割裂開來,而且調集重兵不斷對抗聯實行殘酷的討伐和掃蕩,導致抗聯損失越來越大。特別是1938年元月開始,日偽軍的掃蕩頻率越來越高,抗聯的處境就越來越艱難了。到現在,經歷這麼多的艱苦戰鬥,抗聯主力怕是已經損失慘重了。”

劉一民只知道損失慘重,到底慘重到什麼程度,他現在也不清楚。因為歷史畢竟發生了改變,自己造就向中央建議加強抗聯領導,必要時可以讓他們撤進關內與八路軍主力匯合。特別是八路軍在關內的發展壯大迫使日軍關東軍幾次進關作戰,而且被揍的灰突突的,抗聯的處境應該比歷史上好了許多。上次115師隱蔽運動到遼西地區作戰,對抗聯就是極大的幫助。從楊靖宇部電臺聯絡依然暢通的情況看,應該比歷史上要好的多。

羅榮桓嘆了口氣,說道:“孤軍懸於日寇重兵之中,內無糧草,外無援兵,抗聯的處境確實艱難!”

劉一民說:“豈止是艱難?對於我們的抗聯勇士來說,能吃到樹皮、啃到草根就是莫大的幸福啊!”

說道這裡,劉一民轉向趙勇剛,說道:“趙勇剛同志,這次派你們到東北去,就是讓你們與抗聯建立聯絡,幫助他們度過難關。具體任務有三點:一是在日軍統治最嚴密的東北地區,開展特種游擊戰。通俗地講,就是要四處放火,打亂關東軍圍剿、討伐抗聯的節奏。二是與楊靖宇的第一路軍、周保中的第二路軍、李兆麟的第三路軍建立聯絡,掩護他們、救援他們。第三,是要向抗聯的同志宣傳我們堅持敵後游擊戰、發動群眾、建立根據地的經驗。”

趙勇剛說:“司令員,抗聯的首長們都是大司令,部隊也分屬三個省委,就算我們建立了聯絡,他們會聽我的麼?”

羅榮桓馬上就說:“抗聯的領導都是忠誠的共產黨員,你是代表山東局去的,又有中央的命令,他們一定會聽取你的建議的。但是,趙勇剛同志,你得記住,不是讓你去做凌駕於抗聯各部隊領導之上的特派員,只是讓你率北進先前小隊到東北去開展特種游擊戰,調動日軍,掩護和支援抗聯。這是紀律,務必要牢記!”

劉一民也接著說道:“政委說的對。抗聯的情況比較複雜,仗打的這麼被動,雖然主要原因是關東軍力量過於強大,日軍的政策過於毒辣,但說到底還是內因問題。一個是抗聯缺乏骨幹軍事將領,指揮不盡如人意。第二個是抗聯部隊和我們由紅軍發展來的八路軍、新四軍主力不同,成分相對複雜,部隊凝聚力需要加強。第三個是由於地理原因,他們和蘇聯有一定聯絡,受王明極左思想影響較大。第四個原因是不懂得怎麼發動群眾、建立根據地,一遇鬼子掃蕩就退入深山密林。那深山密林既能掩護部隊,也增加部隊生存難度,最起碼糧食問題解決不了。就象我們,如果不建立平原根據地,單單依靠沂蒙山區,這麼大規模的部隊,不等日軍來打,光是吃不飽肚子這一條,就會讓部隊喪失戰鬥力的。所以,你們去後,要向同志們認真傳達六屆六中全會精神,傳達論持久戰的戰略思想,交流我們建立根據地的經驗。至於抗聯部隊的具體指揮問題,不是你們考慮的事情,你們也不夠指揮他們的資格。”

趙勇剛徹底聽明白了,就請求司令員具體部署。

劉一民喊李小帥取來消滅第八師團時繳獲的東北地圖,鋪在面前的小桌上,拿著鉛筆,指著地圖開始給趙勇剛講怎麼進入東北,到了東北後先採取什麼行動,怎麼和楊靖宇他們聯絡。直到趙勇剛敬禮報告說絕不辜負司令員、政委的希望,堅決完成任務,劉一民才哈哈一笑:“這次啊,我們要學孫悟空,鑽進鐵扇公主的肚子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