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7部分(2 / 4)

五年沂州知州謝志伊在臨沂城四門添建城門樓,並正式命名東門為“鎮海門”,意為東臨大海;西門為“瞻蒙門”,意為西望蒙山;南門為“望淮門”,意為南面淮河;北門為“宗岱門”,意為北眺泰山。自此,臨沂城垣周長9華里,城高2丈5尺,厚1丈,共有垛口3782。5個,設城堡50座,炮臺4座。城內馬道寬8尺。環城壕深10尺,寬16尺。北門城樓還有一方題額,上書“齊魯鎖鑰”四個大字。四門名字與城樓題額,道出了臨沂古城的地理座標與控布南北要塞的戰略地位。

清康熙七年,郯城、臨沂發生大地震,臨沂古城城牆多處坍塌,西、南、北三座城門樓倒塌,僅剩東門,後於1673年重修恢復原貌。清同治九年,又自城西水田村北開挖支河,引北涑河水流經城西繞向城南,匯入城東自北而南流的青龍河,使臨沂四面環水,既加固了城防,又平添了景緻。

臨沂古城的結構不同於中國傳統的正方形或長方形城池規制,而是獨一無二的象形式城制結構。城池呈橢圓形,東西稍長,南北略短。南、北兩座城門不在一條中軸線上,東、西二座城門雖然坐落於同一直線之上,但出口卻不是正直向東和向西,而是出甕城後,折向北才能出去,俗稱為“雁別翅”。出南門順南關大街向南約2華里處,建有一座帶甕城的南閣子門。如從高處鳥瞰,整座城池形制酷似一隻振翼南翔的鳳凰,臨沂城也因此稱為“鳳凰城”。

臨沂古城的奇特結構源於東夷文化。古琅邪是東夷文化發祥的腹地,東夷先民的圖騰崇拜就是鳳凰。臨沂古城一直是琅邪國國都和琅邪郡治所,歷代相因的古城官民,出於對東夷文化的懷念與追溯,便逐步將臨沂城的城市構制打造成“鳳凰”的形狀。

臨沂城還有個名稱,叫“龜馱城”,來源於神話傳說。說是當年姜子牙在臨沂被老龜所救,到姜子牙封神的時候,請老龜一起上天成仙,被老鬼拒絕,說是這裡就是它的家。姜子牙無奈,稱“龜在城在”,老龜點點頭,順沂河進入了臨沂地下,千秋萬載,揹負著臨沂城,保臨沂平安。從此就有了龜馱城的說法。

鳳凰城、龜馱城,合在一起,就成了風水寶地、魯南名城“龜馱鳳凰城”。

出身土匪的王洪久哪裡知道這臨沂城是鳳凰城、龜馱城,他只知道臨沂城裡有八路軍的武器彈藥和糧秣輜重,還有就是沂河水養大的水靈靈的魯南美女。

魯南軍區野戰醫院槍聲響起的時候,王洪久在臨沂城東西大街上的陳玉山牛肉糝鋪裡,密切注視著臨沂城的動靜,指揮部下行動。

王洪久混進城後,就控制了陳玉山牛肉糝鋪,把這裡當成了他的臨時指揮部。要說這裡並不是理想場所,沒辦法,弟兄們都得吃飯不是?控制臨沂城的各酒館飯鋪,就可以解決弟兄們的吃飯問題。加上王洪久原來是慣匪,知道這種小飯鋪吃飯人多,便於打探訊息,也便於隱蔽。

王洪久現在已經徹底摸清楚了,留守臨沂的八路軍兵力很少,除了南關和四門崗哨外,主力集中於魯南軍區大院。其它的如公安局、縣政府僅僅是正常的警衛班。連臨沂縣大隊都不在城內,外出執行任務了。

按照行動計劃,襲佔臨沂後,在張裡元、吳化文率主力趕到前,王洪久的任務就是纏住八路軍,讓他們不能開槍動武。等張裡元、吳化文和山東省政府、山東省保安司令部趕到後,再用武力威逼八路軍出城。至於八路軍存放在臨沂城裡的武器彈藥、糧食和渤海銀行臨沂分行的錢,就以軍委會命令形式,移交山東省政府和山東省保安司令部管理,補充新四師和保安第一師、遊擊第一縱隊。王洪久就想,可不光是武器彈藥、糧食和錢,八路軍的那些女醫師、女護士、女教師、女文工團員都得移交給保安司令部管理,那都是洋學生出身的女娃,細皮嫩肉的,一肚子新名詞,幹起來一定比自己過去抓的那些不識字的肉票要美的多。

從各部分的報告中,王洪久知道行動異常順利,他的弟兄們已經控制了電話局、郵政電報局、商業協會、城牆、城門和主要街道,只剩下八路軍駐軍的地方沒有被控制,只是派弟兄們前去監視。其中,八路軍魯南軍區大院讓榮子恆旅混進城裡的弟兄們去了,目的是纏住八路軍留守部隊,不讓他們各處增援;臨沂縣政府、縣公安局、八路軍醫院、兵工廠就有他的一幫弟兄們負責監視;臨沂城裡的幾所小學、中學、職業學校、臨沂師範也都有弟兄們監視。象什麼清真寺、天主堂、耶穌堂,直接就被弟兄們進佔了;縣立醫院、德國醫院,王洪久沒有讓弟兄們去滋擾,這是戰爭年代,治傷離不了醫生,這道理王洪久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