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部分(2 / 4)

魯山水先淪陷於日寇之手,接著又成了共產黨的天下。

宋美齡不想參與這些事情,但牽涉到倪華,就多說了兩句:“達令,我覺得你還是沒有把劉一民看透。他是我見過的最優秀的青年將領,對抗戰形勢瞭解的很透徹,而且一心想打敗小鬼子。共產黨內最早提團結抗日的,就是他。不信你查查當年紅軍流竄途中的報紙。他可不是那種沒有政治頭腦的人我覺得他甚至不會殺王向榮,會把王向榮交給沈鴻烈處理。這不是你說的什麼驅除沈鴻烈、鬧獨立,而是讓沈鴻烈公正處理王向榮。不過,我提醒你,不殺王向榮是絕對不行的那是對劉一民和倪華的侮辱,以後你再想著關鍵時候讓劉一民給你救火,恐怕就難了。倪華說的也對,論戰功就應該任命劉一民當山東省主席、魯蘇戰區司令長官。你的這種人事安排本身就不公平。”

蔣介石搖搖頭,說了聲婦人之見,就叫來值班的參謀,口述了給沈鴻烈的命令,要他無論如何堅持留在濟南,一旦日軍展開對劉一民部的重兵圍攻,就到敵後去發展。需要配備部隊的話,可以隨時報告,最少可以給他調一個軍的兵力。萬一無法留在濟南,也要想法與張裡元或厲文禮等部聯絡上,在山東堅持發展。

至於王向榮,蔣介石說的很清楚,審明貪汙事實後,就地槍決,但不對外公佈。

歷史上,這個時候八路軍115師才開始進軍山東。蔣介石只所以設定魯蘇戰區,就是要魯蘇戰區和山東省政府控制的敵後武裝相互配合,牽制日軍。現在歷史改變了,蔣介石還堅持讓沈鴻烈留在山東,還堅持設魯蘇戰區,那意味就徹底變了。

第六二七章 國共合作新模式

中央和八路軍總部都要求劉、羅有策略地驅沈出魯,蔣介石則命令沈鴻烈務必堅持留在濟南。這樣一來,讓總部指定負責此事的羅榮桓和山東省主席沈鴻烈都陷入了矛盾之中。一個要攆,一個要留,攆還不能硬攆,留卻是死皮賴臉地要留,麻煩啊

至於惹禍的王向榮,根本就不值一提了。喜歡貪汙、一身花柳病的人能有什麼堅定的意志,八路軍略一審訊,王向榮就竹筒倒豆子,把什麼都交代了,包括他的風流史都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就這還不算,王向榮生怕八路軍槍斃他,過一會兒就要向看守的戰士喊一次報告,說是他又想起一件事,需要向八路軍報告。到最後,王向榮把他知道的過去山東官場的溴事全部倒了出來,甚至連韓復渠和國民黨對抗、和日軍接觸的事情全部招供了。那模樣,象極了後世一些貪官的表現,不讓他說都不行。

八路軍自然不會處置王向榮,不管怎麼說他都是國民政府山東省政府的財政廳長,又沒有投敵當漢奸,還是讓沈鴻烈處置比較合理。

沈鴻烈這個人歷史上雖然追隨蔣介石積極反共,但那是政治觀點、政治立場問題,就個人人品來說,沈鴻烈不貪不佔,不治產業,蔣介石一旦不讓他當官,停發經費,他連吃飯錢都沒有,當得起清廉二字。八路軍拿著王向榮的口供、押著王向榮去見他,不用八路軍逼,也不用蔣介石批准,王向榮就註定要倒黴到家了。

果然,第三天下午,也就是12月8日下午沈鴻烈去見羅榮桓時,首先告訴羅榮桓的就是已經把王向榮正法了,已經電告山東省政府後方留守機關,沒收王向榮貪汙資金,充作經費。

至於沈鴻烈提出要見劉一民、倪華一事,再次吃了閉門羹。

沈鴻烈12月7號上午、下午和12月8號上午都來見劉一民、羅榮桓,但警衛戰士告訴他,師長、政委都不在濟南。這次不錯,總算是見到了羅榮桓。

劉一民、羅榮桓之所以不見沈鴻烈,是想讓他自己走。結果沈鴻烈一直求見,羅榮桓不得不見了。他告訴沈鴻烈,劉師長軍務繁忙,不見客。倪華心情不好,也不願意見沈主席。弄得沈鴻烈摸不著頭腦,只得坐下來和羅榮桓商量統一山東軍政的問題。

羅榮桓一聽,就知道沈鴻烈奉了蔣介石的嚴令,是不會離開山東了,驅沈出魯有難度了。

劉一民因為是從後世穿越過來的,看待國民黨以及國民黨的人物都比較客觀,對國民黨中那些傑出人士還非常尊重。羅榮桓就不同了,腦子裡都是敵我鬥爭意識,對沈鴻烈這樣的國民黨高官可沒有什麼好感,能和沈鴻烈坐到一起,純粹是為了抗日需要。如果不是為了抗日,要讓他們兩個坐到一起,那只有一種可能,就是他抓了沈鴻烈或沈鴻烈抓了他。

羅榮桓告訴沈鴻烈,留下堅持抗日,我黨我軍都歡迎。山東的情況與其它地方不同,由於前期日軍的進攻,山東省政府的基層政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