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一陣竊喜,以為近衛文磨聲望過高,有威脅皇權的潛在可能,辭職了更好。但是近衛辭職以後誰來組閣成了大問題,日本畢竟是一個較發達的國家,各種政治勢力盤根錯節,裕仁天皇就是想聖斷**,那也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隨心所欲的。結果,挑來選去,裕仁天皇不得不接受了近衛文磨的推薦,讓樞密院議長平沼騏一郎組閣。
新首相上任,自然是要重新檢討日本的內外政策。不過,平沼騏一郎並沒有什麼高招,他之所以能在日本政壇成名,主要是鼓吹並堅持反共政策,和近衛文磨之流尿到了一個壺裡。因此,他當首相的第一件事,就是檢討對華戰事。檢討來檢討去,平沼騏一郎內閣和近衛內閣一樣,認為應該在政治上壓迫蔣介石政府投降,軍事上在長江沿線取守勢,在華北對八路軍取攻勢,恢復華北治安。但是,這段時間以來,華北各師團被八路軍牽著鼻子打,十分被動,導致日本在國際上顏面喪盡,國內經濟受軍事拖累,通貨膨脹率提高。因此,平沼騏一郎責成陸、海軍認真研究華北戰局,儘快挽回頹勢。
劉一民知道,日本的陸海軍各有各的戰略,就是陸軍內部,關東軍要北進,華中派遣軍要發動南昌攻勢作戰,華北方面軍要發動掃蕩作戰,華南的21軍要打退中國第四戰區的反攻。平沼騏一郎讓陸海軍檢討戰事,等於是讓這幫軍閥們吵架,根本就形不成統一的戰略。
要真是這種情況,日軍只有按既定戰略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