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部分(2 / 4)

灌雲很有名望,他曾經受黨組織指派,參加過灌雲的國民黨政權工作,以漫畫揭露當時的縣長的罪惡,在灌雲各界很有影響。縣長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來了主力部隊,還有什麼說的?自己先把連雲港的情況給劉建立大致介紹了一下,然後就把宣傳隊全派了出去,尋找對連雲港熟悉的青壯年為部隊帶路。

現在,偵查員們早已把情況反饋回來了,劉建立要問的已經不是軍事上的問題了,而是連雲港的風土人情。

聽劉建立要了解這些情況,周春如就開啟了話匣子,把他知道的情況說了個清清楚楚。

連雲港的港口原來在大浦港,到1933年的時候,大浦港淤塞,港口遷到了老窯。這老窯實際上就是當年山民燒木炭的窯口,時間長了由新窯建成了老窯,後來慢慢發展成了漁村,有漁戶一千多家,有大小三百多條漁船。大船是黃花船、遙網船,可以到遠海捕撈。漁民們俗稱“下遠洋”。小船大多在家門口近海捕撈。漁民每年春秋兩季,捕撈黃花魚、帶魚、鯧魚、比目魚、黃鯽魚,還有海蟹、對蝦、烏賊等等,總產達十五六萬擔。少量的鮮貨就地銷售,大宗捕獲的黃花魚、帶魚,都是帶鹽下海,隨捕隨醃,然後銷往海口城市。

春汛期間,新浦滿街滿巷都是海貨,價錢便宜得很,和青菜價錢差不多。這時節家家戶戶都忙著曬“春魚”,將買來的黃花魚洗淨除去腸雜,用繩子穿起來放在天井中曬,一曬就是幾十斤上百斤。春魚乾除了便於以後隨時取食外,還是孩子們最喜愛的零食。他們用草紙將春魚乾包裹起來,放在水裡浸一下,然後埋在鍋膛的火灰裡,半個鐘頭左右便焐熟了。撲去灰和草紙,拿在手裡一塊一塊地撕著吃,那“蒜瓣肉”又香又有嚼頭。

海貨中數量較多的還有對蝦,價錢也是相當便宜,旺產時正值頭刀韭菜上市,韭菜炒對蝦成了尋常人家的時鮮菜。小孩哭鬧時,隨手抓一隻熟對蝦給他們吃著玩,也就不哭了。

市上的鮮對蝦一時賣不掉,很快便會腐敗。魚行將它用大鍋煮一開,在門前搭起竹簾子晾曬,大街兩側盡是紅彤彤的對蝦,鮮味腥味溢滿空氣,行人如同漫步漁村碼頭。

後來日本人的漁輪也到這裡捕魚,他們的船馬力大、動作快、漁具先進,發現大的魚群搶先捕撈,將鮮魚冰凍裝箱,運往各地銷售。

周春如說的繪聲繪色,劉建立聽的也是津津有味,忍不住拉著周春如的手說:“老周,等打下連雲港,我請你吃海鮮。”

周春如見劉建立一臉渴望的樣子,就說:“劉旅長,你別一聽就覺得漁村多美好,其實原來那裡很窮,漁民們都是文盲。船主們不說了,他們自然有錢,普通漁民要受魚販的盤剝,很窮的。最可憐的是那些連小船也沒有的人,全靠每年下遠洋時,隻身帶著漁具上船打短工,一季下來,分得少量鹹魚作為報酬。他們平時還得依靠在海邊撈海蜇、推蝦皮、揀毛蚶混幾個錢賴以為生。”

劉建立點點頭:“對頭,天下烏鴉一般黑,哪裡都是窮人多。”

周春如這才繼續說道:“這老窯名聲大振是前幾年的事情。當年修隴海鐵路時候,從徐州一路向東修來,一直修到了海邊的老窯鎮。站長嫌老窯這個名字土,見港口在連島和雲臺山之間,就取名叫連雲港。這鐵路一通,又修了兩個碼頭,把海運和鐵路運輸連在了一起,馬上就風生水起,達官貴人、商人武夫全部蜂擁而至,紛紛搶地建樓,昔日破敗的漁村竟然稱了洋樓遍地的港口城鎮。據說,日軍攻佔後,由於需要依靠港口運輸軍火物資,就迅速恢復被他們炸燬的碼頭設施,將碼頭擴建為三個碼頭、九個停泊區。”

聽到這裡,部隊出發的時間也快到了,劉建立也不聽了,讓周春如隨軍行動,到連雲港去開展工作。然後就下令教二旅、魯西警備旅、魯西南警備旅就開始行動。

這連雲港地區屬溫暖帶南緣溼潤季風氣候,處於溫暖帶和北亞熱帶的過渡地帶,具有海洋性氣候和大陸性氣候雙重特點。這個時候正是多雨季節,可惜大部分都是陣雨,沒有進入連雨天,否則的話,教導師就可以大規模機動作戰、不再擔心日軍的空中優勢了。

七月二日晚,八路軍教二旅、魯西警備旅、魯西南警備旅經過秘密運動,抵達連雲港外圍,隨即沿燒香河和淡河之間的谷地向北直插。爾後全線展開,組成多路突擊集團,分別向北面的隴海鐵路和東面的連雲港快速穿插攻擊。

就在劉建立指揮部隊動手的同時,劉一民率教導師主力由贛榆縣北部地區南下,直接撲向了東海縣。教一旅、教三旅、教四旅、教六旅、教八旅、騎兵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