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連上來了,只能吃掉一股是一股了。郭天民就下令開火。一個團打一個連,自然是沒有懸念,要是這個連還能逃出生天,那絕對是瞎編亂造了。
但是這一打,川軍的警惕*被打出來了。跟上來的潘佐旅主力開始佔領山頭,建立工事,組織與紅軍對射。
羅炳輝上來的時候,兩軍已經開始相持了。與郭天民簡單會商後,羅炳輝下令迅速脫離敵人,向東撤退。
郭勳褀旅增援上來後。命令炮兵建立陣地。炮擊紅軍陣地。炮擊了一會兒,不見動靜。就知道壞了,紅軍跑了。郭勳褀就命令部隊快速佔領土城。
佔領了土城,接應河對岸一個旅的川軍過了河,郭勳褀就向潘文華報告已收復土城,紅匪向習水方向逃竄。
要是潘文華命令部隊在土城固守待命,土城戰鬥也就結束了,川軍也不會有後來的損失了。但是,戰爭不存在假設,潘文華接電後,命令郭勳褀指揮三個旅向習水追擊,相機佔領習水。命令正從桐梓方向趕來地四個旅加快速度,夾擊紅匪主力。命令教導師、模範師、一師、5師其餘部隊快速前進,增援郭勳褀。
郭勳褀在土城稍事休整後,率領三個旅向習水縣城追擊前進。行軍序列是潘佐旅在前,郭旅在中間,5師從川南過來的那個旅在後。
潘佐旅出發約半個小時,就傳來了激烈的槍炮聲,郭勳褀一聽就知道壞了,潘旅遇伏了,忙命令兩個旅跑步前進,增援潘旅。
原來,何長工率主力撤退後,走了約六里地,到了青槓坡村,一看這裡是典型的葫蘆陣型,心裡就有了想法。
要說這何長工可是老資格了。當年***率領秋收起義部隊初上井岡山時,何長工就是毛委員最信任的一員大將。收編王佐、袁文才部,何長工建功甚偉。應該說,何長工見證了中央紅軍和中央蘇區的發展歷程,在紅軍裡是有一定發言權地。所以,遵義會議後,考慮到九軍團湘江戰役損失慘重,羅炳輝又是一名起義將領,***點名擅長思想工作、立場堅定、經驗豐富的何長工和蔡樹藩調換,出任九軍團政委。
何長工知道,如果不打一下,讓川軍知道紅軍的厲害,恐怕敵人就會窮追不捨,想走都走不脫。見這裡地形不錯,又是敵追兵的必經之路,何長工就決心在這裡打川軍一個伏擊。雖然軍團長和參謀長在後面阻擊敵人沒有上來,何長工還是果斷命令部隊停止前進,迅速搶佔有利地形。
等羅炳輝和郭天民率領阻擊和掩護的兩個團趕到時。主力已經展開了。羅炳輝一看,兩邊都是山谷,是理想地打伏擊地形。也罷,長征以來都是被敵人追著屁股打,把自己三個師的九軍團打成了三個團,幸虧轉兵貴州後不斷擴紅,又從警衛師支援的俘虜中得到了1000名湘軍俘虜、2000名中央軍俘虜和1000名輕傷員。經過思想教育,這些俘虜老兵全部成了紅軍戰士。加上補充了警衛師提供的武器彈藥,九軍團的戰鬥力明顯上升,這幾天佔正安、取桐梓、襲土城就是明證。想想九軍團初建時新兵成群、武器不足時候地樣子,羅炳輝就豪氣頓生,就拿川軍來鑑定一下我九軍團遵義休整後地戰鬥力吧。
想起那天和劉一民一起喝酒時候,那小子說地平生最恨打消耗戰,再想想毛主席一貫提倡地戰術思想。羅炳輝就決定這場伏擊戰僅僅是伏擊戰,因為川軍大軍將至,久戰與我不利。只有將戰鬥規模國軍在伏擊範圍內,一擊即走,才能避免被川軍纏住。於是,就命令28團向習水方向警戒,其餘五個團全部佔領伏擊陣地,集中兵力和火力。打敵一個措手不及。同時命令部隊不得追擊敵人,伏擊完就撤。
部隊埋伏好後,川軍潘佐旅兩個團又一個獨立營進入了伏擊圈。羅炳輝一聲令下紅軍居高臨下,迫擊炮、輕重機槍、步槍一起開火,將川軍地兩個團牢牢地釘在谷底,接受彈雨的洗禮。
此時的紅九軍團。和歷史上的紅九軍團相比,不但兵力雄厚的多,武器也好的多,迫擊炮、輕重機槍樣樣齊全,彈藥充足,而且戰士的戰術素養也高了許多。特別是從警衛師補充地湘軍和中央軍俘虜,都是訓練有素的老兵,思想轉化後戰鬥力異常強悍,這一發威,那槍就打的越發的穩、準、狠。子彈追逐著川軍士兵的身影。直把潘佐旅兩個團打的癱軟在地、傷亡慘重。
歷史上的青槓坡戰鬥之所以打得那樣艱難,主要是三個原因:一是敵情判斷失誤。本來偵察到的是敵軍四個團六千餘人,結果是六個團一萬餘人,而紅軍兵力分散,最精銳地一軍團不在戰場。二是輕敵,紅軍以為川軍和黔軍差不多,都屬於稀鬆平常的雜牌軍,一擊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