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劉表的案几上,上面寫了些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上面蓋著曹操的鮮紅大印,象一張佈滿獠牙的大口,隨時把見到它的人給吞噬掉。
劉表有些呆呆的看著這張薄薄的詔書,他實在沒有想到,自己已經這個年紀了,也沒幾天安生日子,這曹操好好的孫權那年青人不打,居然打了自己的主意。
他當然知道曹操自己根本抵抗不了,如果不聽他的,那麼幾十萬的曹軍會在半年內佔領整個荊襄。
而且,這半年中有四個月曹軍是在集結,一個月行軍,打仗估計一個月足夠了。
可是叫自己白白放棄這荊襄九郡又捨不得,權力是那麼的美好,能抓一天是一天,再說了,自己好歹也是個漢室宗親。
一想到這四個字,劉表又想起劉備了,這個同樣是舉著漢室宗親大旗的兄弟,只不過他在新野過的也不是很順意。
“有請異度、子度。”
荊襄的人才不少,不過有點眼光又有點政治頭腦的,非這兩兄弟不可。
至於韓嵩、傅巽,就憑他們那點小心思,肯定是二話不說要降曹操的,劉表想都沒想過跟他們商量。
蒯氏兄弟很快就來了,對劉表行了個禮,就坐下了。
“子柔、異度,如今曹操準備揮師南下,吞我荊襄九郡,有詔在此。”劉表臉色頗有些不豫的說道,指了指那份詔書,“不知二位有何可教我?”
二人對視了一眼,蒯越頓了頓,似乎在準備措詞,好一會兒之後才小心翼翼的說道:“未知府君如何打算?”
見二人先不說自己想法,反而先問自己的心思,劉表如何不明白,長嘆一口氣後說:“某非不知曹操的厲害,只是這荊州苦心經營多年,一旦送於他人,心中不甘。”
蒯氏兄弟一聽也是心中有數,便道:“既如此,不如府君先遣部分人馬、糧草與劉備,彼與操有隙,又兼有關張之猛,徐庶之謀,如能擋之,府君則盡遣全州之兵助戰,如彼戰之不利,則府君亦可早做打算。”
劉表一笑,早做打算,還不是投降,只不過一仗都不打就降了,實在是不甘心,便道:“此計大妙!誰可助玄德?”
“王威可也!”
蒯氏兄弟當然也有打算,這麼說只不過應應景,他們當然知道王威加上劉備也不可能是曹操的對手,但是這麼一說,至少他們也盡了一個幕僚的義務。
還有一個原因,劉表也知道,諸葛亮有個大姐,嫁給了蒯祺,當時的房陵太守,還有一個二姐,嫁給了荊州另一個大族成員龐山民。
(這事應該是亮亮遷到荊州之後才發生的,而本書中顯然隱藏條件沒有觸發,不過……將就著看吧。)
這麼一來,荊州最大的幾個家族,蒯、龐、蔡三家中有兩家跟諸葛亮有親戚關係,而諸葛亮本人因在曹丕叛亂事件中以弱冠年紀的傑出表現,得到當朝大將軍的青睞,給封了官職,這對一個尚未從軍院中畢業的學生來說,已經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而顯然跟著曹操混的人,前途都不可限量,蒯氏兄弟雖然很得劉表信任,但是因為家族勢力太大,官職反而比不上一個王桀。
王桀這吊人,是才能毫不比張松差的,甚至連樣貌都有一拼!
史中記載他“貌不副其名而且軀體羸弱”,劉表本來打算召他為東床快婿,可惜一來劉表很注重外表,二來他本身也實在太銼了一點,於是這事就不了了之,成為王桀的一大憾事。
但是他過目不忘的本事卻是讓世人大吃一驚,文理皆通,連蔡邕聽說他來府裡拜訪,慌得鞋子都穿反了來迎接他,可見一斑。
不過他得志也是歸曹操之後的事,與曹操兩個兒子曹丕、曹植都交好,在他死後,曹丕親自帶人去給他送葬,並且說,仲宣生前最喜歡聽驢叫之聲,讓我們一起學驢叫給他送行吧,於是墳地裡一片響亮的驢叫之聲,成為文學史上的千古絕唱。
在劉表這裡雖然他並不如意,也只是一個幕僚,但是一來劉表覺得結親的事虧欠於他,二來他跟劉表是同鄉,古人鄉土觀念極重,於是他的地位還反而很高。
蒯氏兄弟一出劉表的府,就緊接著直奔蔡府去了。
原因很簡單,大多數時候,大家族的子弟最多考慮的不是自己效力的主公,而是整個家族,為了家族,他們可以犧牲一切,甚至包括他們的主公。而蒯家和蔡家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可是說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二人匆匆到了蔡府,跟府中之人相熟,自然也不用通報,直接進了客廳等著蔡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