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第三百一十三章 八風吹不動(2 / 3)

小說:官路彎彎 作者:拾寒階

錢多在前面笑道:“東南西北風,再加東南、東北、西北、西南、就是八風了。”

李毅笑罵道:“不學無術,還在這裡裝!”

錢多嘿嘿笑道:“難道不是這八風嗎?”

李毅道:“佛法裡所說的八風,是指利衰、譭譽、稱譏、苦樂,這八樣東西。”

燕子道:“利衰、譭譽、稱譏、苦樂?苦樂很好理解,譭譽也可以理解,利衰是指什麼?稱譏又是指什麼?”

李毅道:“利就是利益,有利於我的東西。衰,就是倒黴了。稱譏有些難懂。簡言之,就是稱讚、譏笑。稱譏這兩個字,還可以和譭譽結合起來看。稱譏是狹義的,譭譽是廣義的。稱譏的範圍小一點,你我之間。譭譽的範圍大一點,是全面性的,社會之間或者歷史之間。”

燕子哦了一聲,點頭說道:“我懂了。”

李毅道:“蘇東坡是個很聰明的人,他才學兼長,既會當官,又會做文章,還寫得一手漂亮的毛筆字。宋代是文官政治,凡是當大官的,文學水平肯定低不了,像范仲淹、王安石,還有司馬光等人,這些都是當過宰相的,他們的文章也是千古流傳的。這個蘇東坡也是個厲害人物,詩文墨俱佳,在當時社會,算得上是個名人。”

燕子道:“我看過他寫的字,我覺得也不怎麼樣嘛。”

李毅道:“你看這些名人字畫,不能分開來看,你單看他們寫的一個字,會覺得不過爾爾,但當你看一幅作品時,你就會有一種眼前一亮,心頭震撼的感覺了。”

燕子點頭道:“你這麼一說,我還真有這種感覺。”

李毅道:“就像顏真卿的祭侄帖,你如果只看其中某個字,會覺得很凌亂,沒有章法,但當你看到整幅作品時,並對當時的歷史環境有所瞭解時,你就能被墨帖中透露出的氣勢和情感所感染,從字裡行間裡,似乎也能感受到當時作者痛失侄兒、國亂家仇的悲痛心境。”

燕子道:“我知道,那是安史之亂的時代吧?”

李毅道:“看來,你學問還算廣博了。當時,在安祿山叛亂時,常山太守顏杲卿父子挺身而出,堅決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傾卵覆。當時,顏杲卿的兒子顏季明,被安祿山抓到了,以他為人質,要脅顏杲卿投降,顏杲卿把敵人大罵了一頓,誓死不降,他的兒子就被殺害了。隨後,顏杲卿城破被俘,在大罵聲中,被敵人殺害。所以,後世的文天祥,在《正氣歌》便寫道: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說的就是這個故事。”

燕子道:“顏真卿聽到這個訊息後,就揮毫寫下了祭侄文稿。”

李毅道:“祭侄文稿,疾痛慘怛,哀思鬱勃。通篇用筆之間情如潮湧,書法氣勢磅礴,縱筆豪放,一瀉千里,常常寫至枯筆,更顯得蒼勁流暢。其英風烈氣,不僅見於筆端,悲憤激昂的心情流露於字裡行間。被元人鮮于樞譽為天下行書第二。至於天下行書第一的,自然是王羲之的蘭亭序。”

燕子道:“李省長,你的知識真是淵博,我只知道一個大概,但你卻能說出整個故事詳情來。”

李毅道:“我們對老祖宗留下來的文化,理應多學習一點,多記住一點。”

錢多嘿了一聲,說道:“毅少,我可憋半天了!不是要講蘇東坡學佛的故事嗎?怎麼扯著扯著,就說到顏真卿兄弟子侄身上去了?”

李毅笑道:“這不是話趕話的說到這裡來了嗎?從你這個急躁性子就看得出來,你啊,不喜歡學習!”

錢多道:“我從小就不愛讀書,我就愛聽故事。”

燕子笑道:“李省長,你就先說說蘇東坡學佛的故事吧。”

李毅道:“蘇東坡學了一段時間的佛學之後,就覺得自己很高明,便寫了一首詩,叫做: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這詩中的八風,就是我們前面講過的佛教八風。”

燕子道:“不愧是蘇東坡,這首詩,寫得很有味道。”

李毅道:“這是一首意境很高的詩,不是對佛法有相當的造詣,絕對寫不出這樣的好詩。蘇東坡寫好了這首詩,自己反覆吟哦,覺得非常滿意!這時,他想起了好朋友佛印禪師,他想佛印如果看到這首詩,一定會大大的讚賞一番,甚至會拍案叫絕。於是,他立刻把那首詩抄在詩箋上,用信封封好,叫傭人送去給佛印禪師看。”

燕子笑道:“由此看來,蘇東坡也是個很喜歡炫耀自己的人。”

李毅道:“當時,蘇軾在黃州,也就是長江的北岸,而佛印禪師住在長江南岸的歸宗寺。傭人過了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