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呀了一聲,心想自己剛提出來,大伯不給自己打氣,反而說不能去?
“大伯,難道這次的變局,有什麼說道嗎?”李毅試探著問道。
李政宇沉吟一會,說道:“小毅,你還是先把手上的工作做好,至於下一步去哪裡,你不要過於操心了。”
李毅來的時候,是滿懷熱情的,本想和大伯商量一番,怎麼樣運作自己上位呢!
結果,卻被李政宇潑了一頭的冷水。
李政宇見李毅發愣,伸出手來,輕輕拍拍他的肩膀,笑道:“不要想多了,東南省那一塊,現在情勢有些複雜。你就算去了,也不是一個好的時機。還不如留在現在的位置上,安逸自在呢!”
李毅苦笑一聲:“大伯,我不需要什麼安逸自在,我想做事。”
“留在現在的崗位上,一樣可以做很多事情。你現在的這個職位,可以給你帶來不錯的聲望,還可以積累工作經驗。你主持的幾項改革工作,我都看過了,但還有幾個地方,你是大有可為的。”
“請大伯指教。”
“學前教育這一塊,你考慮過沒有?”
“我考慮過,就是想把學前的三年教育,也納入義務教育的範圍,實行十二年的義務教育。可是,這就需要國家加大教育投入。”
“對啊,這就是一個大有可為的空間。”
“現在國家連4%的教育投入都難以保證。也就是國家財政性教育的支出,要佔到gdp比例的4%,這個目標不實現的話,我國教育的投入,是遠遠不夠的。現在,我們只能儘量顧到九年義務教育。在實現全面的九年義務教育基礎上。再去實現學前教育的義務化。”
“教育投入,唔,這是個難題。對了。你們進行的校車改革,財政投入是怎麼算的?”
“從現實看。由地方一家出錢建校車並不可行,所以,我們採取了央地共擔的機制,而分擔比例,由於區域不同,而各不相同。比如東部經濟發達地區,中央與地方的分擔比例可以為三七開,中部地區為五五開。西部欠發達地區為七三開。這是車輛的購置費用。至於維護費和執行費用,我建議是多方分擔,可以向乘車的學生家長收取適當的費用。對於農村學生,可以由財政補貼學生部分乘車費,城市家庭困難學生,則可由地方政府分擔。此外,對校車廠商和運營方給予優惠政策,以降低運營成本,減輕學生的負擔。”
李政宇仔細的聽著,沉哦良久。說道:“這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透過立法來確定各方的責任和權利。”
李毅還是頭一次和大伯這麼深入的談論自己的工作,他發現。大伯不僅對軍政事務瞭如指掌,對各種行政事務,也是門兒清,就連自己分管的幾項工作,大伯討論起來也頭頭是道,這不得不讓李毅心生敬佩。
一個國家的高層領導人,必須是個全才,要了解各個方面的事務,通曉各種知識。多專多能。
李毅一向以為,自己算是個多面手了。今天才忽然發覺,自己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
在今後的生活和工作中,還需要加強學習,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儘量做到多專多能,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才。
李政宇又問道:“小毅,高校的改革方面,你是怎麼想的?”
李毅不敢再小看這個大伯了,別以為是自己的工作,他就不擅長,因此小心的應付,思量了一番後,才說道:“高校這一塊,其實是最難改的。我現在能想的,也就是能不能爭取,面向全國招聘大學書記和校長,賦予高校自主權,弱化大學管理行政化。”
稍微一頓,李毅又說道:“其實,我以為,高校改革最大的問題,並不在於招生或學業問題,而在於畢業之後的就業問題。人招進來了,也學完了,但是畢業之後,能有多少人就業?能有多少人可以獲得滿意的工作?這才是重要的問題。我以為,評價一所學校的綜合能力,不應該只看招生和教學,還要看畢業生的就業滿意度。畢業生的就業滿意度越高,也就說明,這所大學的綜合能力越強。如果一所大學,能培養出無數個企業主,還能培養出幾個億萬富翁,那這個學校的教育,就是成功的。”
李政宇微微一笑:“你想得很深入,基本上觸及了問題的根本。這就說明,你是一個極有想法的人。”
李毅想了想,又說道:“在我國,任何一個細小的問題,都不會是一個小問題。因為我國人口基數太大了。一個學生上學,只要五百塊錢,但放大以幾億學生,那就是一千多個億的大事。校車改革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