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第六百七十六章 德不孤,必有鄰(2 / 2)

小說:官路彎彎 作者:拾寒階

他已經放學在家,我看到他在寫作業,短短的鉛筆上,套了一個細長的竹筒,我很驚訝的問他,這是什麼東西。孩子回答說,鉛筆短了,不好抓,爸爸幫我做了這個竹筒,套在筆上,就可以繼續寫字了。我當時很震驚,因為我已經很少看到有小孩這麼愛惜鉛筆的了,更何況是一個縣長家的公子!”

李毅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彭長富同志家的家風,值得人學習啊!我只聽說,這個彭長富,當到了縣長,卻從來沒去過歌舞廳,也沒去過酒吧和沐足閣等娛樂場所,當時我還在想,這人未免太過迂腐了,官員也是人,不是苦行僧,偶爾的娛樂和放鬆,也是應該的嘛。現在想來,我是以小人小心,度君子之腹了。他不是不想去,只是捨不得去這種地方花費!”

郭小玲道:“正是。像他這樣的好縣長,真的不多了。”

李毅道:“站在你們記者的角度上,你對彭長富現象,最感興趣的是什麼?”

郭小玲笑道:“你問到點子上了。我最感興趣的,就是他怎麼出的名?怎麼就成了楷模?”

李毅道:“對,這也正是我想知道的。那你找到答案了嗎?”

郭小玲道:“你先說說你的猜想?”

李毅道:“按照一般的邏輯,這樣好的官員,肯定是大得民心向所,口耳相傳,清名遠播。或者是被上級賞析,視為楷模,推而廣之。但我知道,不可能是前者,也很難說是後者。”

郭小玲笑道:“你先說說,你為什麼要排除這兩個可能?”

李毅道:“官員離百姓的生活,其實是很遙遠的,一個縣長,能有多少百姓見過他?更不說去了解他的私生活了。他在家裡吃山珍海味也好,吃蔬菜酸菜也罷,老百姓根本就不可能知道,所謂的深得民心,口耳相傳,不過是一句笑談罷了!寫在史書上或許有人相信,時下人卻很少有人信服的。”

郭小玲道:“老公,你真聰明!瞭解得真透徹!”

李毅哈哈笑道:“別賣關子了,快說吧,他是怎麼出名的?”

郭小玲道:“最開始,是有人想搞他的名堂,到處傳言,說他這個人假正經,在外面表現得艱苦樸素,實則背時裡受賄貪汙,賣官斂財,還包養二奶三奶,等等,總之是有多臭就搞臭,傳得沸沸揚揚。”

李毅道:“這種事也不鮮見!最能麻痺那些不明真相的群眾。”

郭小玲道:“後來就引起相關紀檢部門的注意,對他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這個彭長富,非但沒有別人傳言的那些缺點,反倒是優點一大堆,堪為百官楷模。於是,慢慢的這事就越傳越遠,這個典型,也就這樣樹立起來了。”

李毅道:“我相信你這個版本的真實性。那他成名之後,是不是得到了上級的賞識,開始官運亨通了?”

郭小玲道:“我最鬧不懂的,就是你們官場裡的事。按理說,這麼好的官員,又成了楷模,上級組織也該多給予關心和照顧吧?結果呢,恰恰相反!”

李毅道:“這話怎麼講?”

郭小玲道:“彭長富說,以前他的工作和生活都很正常的,現在反倒不正常了!同事見了他,都躲著他走,除了工作,也沒有幾個人和他聊天說話,但沒有人到他家裡去了。”

李毅道:“大家都知道他是個楷模,自然不敢去送禮或是拍馬屁,因為明知道那是沒有用的,做了也是無用功。”

郭小玲道:“多半就是你說的這個原因吧!他的上級對他也疏遠了,愛理不理的,見了他,就跟見了遠古世紀的怪物一般!”

李毅苦笑一聲:“我明白你開頭說的鶴立雞群的意思了。大家都是普通的雞,他是一隻鶴,不是他不想與雞為伍,是雞群根本就不接納他了。”

郭小玲道:“這不是個怪現象嗎?”

李毅道:“但我想,事情也沒有你想象中那麼嚴重。只是有個別人,見不得他好,羨慕嫉妒恨吧!”

郭小玲道:“不管怎麼說,我的採訪任務,總算是完成了。我打算寫一篇報告文學,為彭長富同志正名。”

李毅道:“我支援你。我們社會,像彭長富這樣的人,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這正是社會和官場都缺少的啊!好好宣傳他。我相信,好人會有好報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