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第六百一十八章 夜半虛席問良計(2 / 2)

小說:官路彎彎 作者:拾寒階

,有幾個缺點,一定要改進。一是舊書多,新書少,這跟經費和管理有關。二是開放時間過短,別人上班時,他們也上班,別人下班了,他們也下班了,不上班的老人小孩,又有幾個去圖書館借書看的?這樣的圖書館,起不到服務大眾的作用。”

李毅頻頻點頭,心想梁鳳平是不是早就想到精神文明建設這一塊了啊?

梁鳳平道:“還有一點,圖書館給我的感覺,就跟一個高高在上的政企部門一般,想辦證找不到負責人,有些閱覽室,更是經常性的關門,服務態度就更差了,去裡面看書借書,還要看他們的臉色,誰還願意進這個門?”

李毅道:“還有呢?”

梁鳳平道:“借證的程式和規定也要改改了。現在的圖書館規定,必須憑身份證或戶口本才能辦理手續,未成人還必須在家長陪同下辦證。另外,辦證時還要放一百塊押金,一次最多隻能借兩本書,這規定太死板了。沒有身份證的學生,如果父母沒空,就辦不到借書證,每次借兩本書,看得快的,兩三天就看完了,又要跑一趟去借書,來回的車費也不划算了。”

錢多笑道:“梁老,你是不是早就知道毅少要問你這個事情啊?不然,你哪能準備得這麼充分呢?”

梁鳳平笑道:“我平時就喜歡處到走走逛逛。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是中國文人的修身之道。”

李毅道:“梁老,你剛才提的幾點建議,都很好,不知你還有沒有其它建議?”

梁鳳平道:“綿州市裡各個大學都有規模不小的圖書館,如果能面向社會開放,那豈不是憑空多了幾座大型公益圖書館嗎?既省了錢,又達到了目的。”

李毅眼前一亮,覺得這個建議真不錯!

錢多道:“就怕那些大學不會答應。”

梁鳳平道:“圖書館裡的藏書,如果不能拿出來給人看,那又有什麼意義呢?難道束之高閣,等著它發黴腐爛,就是圖書館了嗎?學校裡的領導和教師們,比常人更承擔了一份增加民眾知識程度的社會重任,他們又有什麼理由反對這個惠民之舉?”

李毅不禁拍案叫絕!

好個梁鳳平,果然不是蓋的,好主意一個接一個,為李毅解決了一個大難題。

李毅雖然提出了精神文明建設這個題目,但對如何實現它,如何用最少的錢辦最大的事,卻一點底也沒有。

現在好了,有了梁鳳平提出來的這幾個點子,綿州市的文明建設之路,真正可以說是惠民之舉,而花費又甚少。

梁鳳平又說:“我市的書店和文化用品店,也有些過少了,據我所知,綿州市裡,就在繁華中心處有一座新華書店,這是極不合理的。最起碼,在每個區裡,應該有一座以公益為主的新華書店,其實,書店的利潤是可觀的,開這樣的店子,並不會虧本。”

李毅道:“嗯,那下面每個市縣,也應該有大型的書店和文化用品商店!小到每個鎮上,都應該有小型的書店和文化品用店。”

梁鳳平道:“對!俗話說,有賣什麼的,就有買什麼的。買書的人多了,進書店看書買書的人也自然會增多。”

“梁老,你剛才說的,全是城鎮這一塊,那鄉村呢?又要如何發展?”李毅問。

梁鳳平道:“鄉村裡的事,也好辦。有學校的,就在學校裡,沒學校的,就在村委會里,設定一個小型的圖書室。”

李毅道:“現在市裡的經費只怕還不足以建設這麼龐大的鄉村圖書網路。”

梁鳳平笑道:“圖書來源也容易找。各個圖書館裡有淘汰的破書、舊書,或者可以去各大出版社收集一批掃尾的貨,品種主要集中在農技、休閒故事書和連環畫方面,這些書,並不貴,花費不多,就能建立一個龐大的鄉村圖書網路,既經濟又實惠,又能讓農民群眾喜聞樂見。農村的圖書室,可以是半開放性質的,因為來借書的,都是一個村裡的人,只要登記了,也就不怕他借回去不還。管理起來,比城市裡更容易。”

李毅道:“太好了!梁老,你替我解決了一個大難題啊!我正在發愁,要怎麼樣搞好我市的文明建設呢!”

梁鳳平道:“要想搞好文明建設,我前面所說的,還只是硬體方面的,就算全做到了,離你想要的成功,還差十萬八千里呢!”

李毅道:“是啊,就算有了圖書館,有了書店,人們不進去借書看書,也是徒勞啊!梁老,你肯定還有良計。求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