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鳳平搶先回答道:“我們是去裕南鄉訪友。我們就住在市裡。”
“哦。你們的朋友在哪個村?”那個爺爺跟梁鳳平拉起了話。
梁鳳平也從來沒有去過裕南鄉,便隨口謅道:“就在鄉政府旁邊。”隨後轉移話題,跟他聊起農時作物來。
那個小姑娘卻瞪著烏黑溜溜的大眼睛,看著李毅。這小姑娘生著一張圓圓的臉龐,肌膚粉粉嫩嫩的,說不出來的可愛和萌。
李毅伸出手,捏捏她的小臉蛋,笑問:“你叫什麼名字?”
小姑娘伸手開啟李毅的手,氣呼呼的說道:“不許摸我!人家是女孩子,會害羞啦!”
李毅哈哈大笑。
“她叫羅涓。才十歲。”羅爺爺說道:“上小學四年級了。”
李毅道:“真可愛。長大了一定是個大美女。你們這是進城買東西吧?很多物質,只有城市裡才有得賣吧?”
羅爺爺道:“她父母都在綿州市裡打工,她也跟在綿州上學。”
李毅問:“孩子到綿州上學,方便嗎?城裡的學校收嗎?”
羅爺爺道:“好學校是不收的,差一點的學校,交錢就可以讀,每個學期都要交錢。不划算啊!但我兒子硬說城市裡學校教育質量好,就算多花幾個錢也值得。”
李毅道:“那你們村裡的小學還在辦嗎?”
羅爺爺道:“在辦。但學生娃娃少。教師也少,都是村裡幾個老教師和幾個村小畢業的女娃娃在教書。有點條件的人家,都把娃娃帶到外面去上學了。”
李毅緩緩點頭,心想這種情況只會加劇,隨著外出務工人員的增加,廣大農村裡的空村、空校將會日益增長。
一方面,城市裡的外來人口越來越多,城市裡的各種公共設施和學校都不堪重荷。另一方面,農村裡只剩下孤寡老人在家裡獨守空房,農村裡的學校等公共設施嚴重浪費。
這是城市化程序發展的必然結果。
我們的黨,我們的政府,面對新形勢下的新考驗和新挑戰,如果不能及時的做出應對部署,必將釀出眾多新的社會問題。
留守老人是我們的上一代。留守兒童是我們的下一代。
如果我們連上一代和下一代都照顧不好,我們的國家和民族。還有什麼希望可言?
李毅的眉頭緊緊皺了起來。心頭異常沉重。
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社會大問題!
正因為太過普遍,政府對其熟其無睹。這個問題出現得太過迅速和突然,範圍之廣,出乎意料之外,政府短時間內,根本想不出有效的應對措施,只能應其自由發展。
這種放任放展的結果。造成了城市房價的瘋狂上漲,以及農村土地和資源的大量閒置和浪費。
新一代農民工和經營商們。他們中的很多人,成了先富起來的一部分人。他們想摘掉世代為農的帽子,進城買房,把戶口遷進城裡,做一個真正的城裡人,並以此為榮。
這種社會風氣,傳染了所有的農村人,讀書的目的是為了鯉魚跳龍門,進城裡工作當城裡人,出外打工經商的目的,也是為了賺錢買房,當一個城裡人。
有房有車有存款,成了女孩擇偶的新標準。
然而,不管有多少人掙脫土地的束縛來到城市定居,三農問題始終是我們國家最重要的問題。
更多農民同胞們,他們不屬於先富起來的那部分人,他們只是普通的農民工,做到五、六十歲,做不到了,還得捲起鋪蓋黯然返鄉。
農村裡還是會有人生活和生存。廣袤的農村大地上,很多房屋裡還住著人。
更多的農村創業者們,選擇回鄉建房,建房的成本低,房間多,更加經濟和節省。於是在農村裡興起一輪新的建房風潮。
人都是有攀比心理的,別人家建了新房,自己家還住老房的話,就會覺得丟面子,為了爭一口氣,也會翻新建房。
那些在城市裡買了房子定居的人,隨著下一代的成長,日益感覺到在城市裡生活的壓力過大,也想著回鄉,加之親朋好友都在鄉下,老了之後思鄉情濃,也跑到家裡去住,回鄉之後,肯定也要建新房。
建房運動的結果,把良田侵佔,宅基地越來越多,耕地面積日漸減少。
政府終於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出臺一系列舉措,進行基本農田保護,同時限制宅基地的審批。
但這一切都是治標不治本,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農民建房的熱情不減……
李毅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