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調研鄉企改革(2 / 2)

小說:官路彎彎 作者:拾寒階

了,要不調我過來幫你吧,我行政、生活樣樣包了。”

李毅道:“你捨得離開你家人嗎?我有一個助理,不過她還兼著開發區的辦公室主任,平常也很忙。沒事呢,我也不累。”

兩人聊著天,吃完了飯。李毅感覺真的跟家人在一起吃飯般,溫馨而舒適。花小蕊很懂事,吃完飯就去洗碗,並不打擾李毅。

李毅稍事活動後,又坐在了書桌前,開啟電腦,進入瘟倒死95,開啟文件,敲下“認清形勢,深化改革,加快鄉鎮企業發展——關於加快西州市臨沂縣鄉鎮企業二次創業的調研報告”一行大字。

李毅開始總結這些天來的所得,對當前的鄉鎮企業改制,提出自己的看法。

首先,李毅對臨沂縣鄉鎮企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

歸結起來,總有以下幾點:一、不順暢的宏觀管理體制。二、中小企業缺乏資金支援,融資相當困難,特別是非國有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就更加突出。三、中小企業佈局分散,總體規模較小,產業層次偏低,品牌意識淡薄,大部分是“小而全”和低水平重複建設。四、產業結構趨同,調整乏力,企業技術進步遲緩,技術創新能力不足,而“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五、從業人員知識結構不合理,整體素質不高,人才匱乏,觀念陳舊,管理落後。六、不完善的法律保障體系。

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不是調研的目的,解決問題,才是李毅要做的。

鄉鎮企業發展初期,強調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就地銷售的“三就地”原則,造成佈局上的極度分散。近幾年來,各地積極引導鄉鎮企業逐步由“村村點火、戶戶冒煙”向“相對集中、連片開發”發展轉變,取得了許多成功的經驗。

鄉鎮企業是農民在城鄉分割二元結構的既定框架內的一種別無選擇的選擇,其產權改革導致的直接後果便是鄉鎮企業的投資主體呈現多元化、混合型的趨勢。透過改制,原來意義上的鄉鎮企業已經開始變異,“民營企業”或“中小企業”的提法已越來越多。

鄉鎮企業的特點是它的“三農性”。而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以及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這“三農性”都出現了程度不同的淡化問題。

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預測:我國種植業最多隻需5000萬人,未來10年,兩億農民要脫離土地進城就業。隨著戶籍政策的進一步放開,農民身份的轉變毋庸置疑。

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市場經濟使各種生產要素在不同區域、不同行業、不同所有制之間流動,最佳化配置和重組,不同所有制企業相互投資、相互融合,新型的企業組織形式和財產組織形式大量出現,股份合作制、股份制、個體私營經濟以及各種形式的聯營和中外合資企業迅速發展。

根據這些理論基礎,李毅在文中提出來一個試行方法,就是召開一次全縣鄉鎮企業主大會,號召他們,相同行業的企業主聯合起來,共同投資,相互融合,成立一個大型的股份制經濟體。企業資金不足,可以發動村民,以集資或者入股的方式,成立股份制企業,大家可以現金入股,也可以勞力入股,共同建立屬於自己的合資企業。

這個設想很大膽,李毅經過再三推敲之後,決定先找相關專家進行論證,證實其可行性後,再在縣裡進行試點工作。

花小蕊請了兩天假,這兩天時間一直陪在李毅身邊,照顧李毅的衣食起居,李毅難得的過了兩天好日子。等到她走後,看著冰冷的爐灶,吃著沒有營養和口味的食堂餐,李毅心裡對花小蕊生髮出一種別樣的情緒。

這個懂事乖巧的女孩子,真是叫人又愛又憐啊!

李毅完成調研報告後,趕到省城,找到參事室的老前輩們,請他們斧正自己的報告。

李毅的參事身份有五年期限,還沒有到期,嚴格說來,他還屬於省政府的特聘參事。顧衡雖然已經調回京城任職,但是參事室的老同志們,對李毅並不陌生,對他十分友好,看了李毅的報告後,幾個曾經擔任過國企領導的老同志,結合國企改制過程中的經驗,給李毅提供了相應的幫助,給予了很多寶貴的建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