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區的成功經驗,很快就推廣到了全市,跟城市排水工程一起,動員一切力量,加班加點的進行施工。
李毅相信,有了這雙層保險,江州市的抗洪洩洪能力,將得到大幅提升,就算是那百年難遇的大洪水再次重現,江州也一定可以順利的挺過去!
化工產業園區已經劃出了地盤,正在進行五通一平工程,五通一平是李毅要求達到的標準,在三通一平和五通一平這個問題上,江州市委裡曾經起過一番不小的爭執。
張正貴為首的一派人,覺得三通一平就足夠了,只要達標了,那就可以讓企業入駐,還可以最大限度的節約資源,節省成本。
但李毅卻始終認為,良好的硬體設施和基礎條件,是一個產業園區成功的基本前提。
江州化工產業園區,是要建設成為百億元級乃至千億元級別的大型園區,奔著這麼宏大的目標而去,那麼起跑線就不能太低,五通一平算是最基本的要求了。
在那次常委會上,李毅再次舌戰眾常委,最終還是說動了超過半數的常委支援自己,在與張正貴的對決中獲得了勝利。
李毅的這次勝利,看似不起眼,卻在江州市常委格局裡產生了十分微妙的反應。
首先,這次勝利,讓遊圖恩更加認識到了交結李毅的重要性。合縱連橫,各有所長,遊圖恩現在就是要連李毅,抗張正貴。
遊圖恩深刻的意識到,自己現階段的主要對手,不是李毅,而是張正貴,而要對付張正貴,李毅這著棋,是必爭之子!
其次,這次勝利,加劇了張正貴和李毅之前同盟的瓦解。
張正貴為了對付戴堯臣,而跟李毅結盟,這個盟派,隨著戴堯臣的倒臺而自動鬆散了。
張正貴知道李毅的重要性,但他還是高估了自己掌控常委會的能力,他原本以為,戴堯臣一倒,自己就是江州的一哥,就算來了個遊圖恩,也不足為懼。
他對李毅的態度和情感,也變化了質的變化,以前是十分依賴李毅,想借助李毅和他的盟友,為自己所用,進而打垮戴堯臣。而現在則是處處針對李毅,他想把李毅的氣焰打壓下去!
可惜,事與願違啊,連續兩三次的較量,他都輸給了李毅。
這時,他才明白自己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厲害,而這個遊圖恩,也沒有想象中那般無能。
張正貴甚至在想,遊圖恩剛來江州時的表現,是不是故意示弱啊?讓自己輕視於他,然後他就在背後算計!
當張正貴意識到李毅對自己的重要性並沒有因戴堯臣的倒臺而減少時,為時已晚。遊圖恩成功的對李毅示好,把李毅拉了過去,至少表面上看來是這樣的。
再次,常委會上的屢屢獲勝,讓李毅聲望日隆,也讓各個常委養成了一個習慣,覺得李毅的話都是對的,都是值得支援的!這才是張正貴最為害怕的地方。
常委們個個都是人精,人精的最主要表象之一,就是趨吉避凶!良禽擇木而棲,水往高處走。在不違背黨紀國法的前提下,常委們大都是跟著強者走的。誰是強者,常委們就會跟著誰走。
農業和工業經濟都發展得異常順利,這讓李毅鬆了一口氣。
宋徵明臨走之時,叫祝文轉告李毅,江南省的酒類經濟還是大有可為的,叫李毅在江州任上,一定要翁酒博會辦下去,辦好下去!
酒業經濟是宋徵明搞出來的政績,可惜的是,他還沒有弄出個像樣一點的名堂來,就離開了江南省。
現在他走了,眼瞅著要換新的省委書記,每個人的施政理念都是不同的,高層人物更不會拾人牙慧,前任留下來的工作,自己做得再好,這功勞也只會記在前任頭上,辛辛苦苦為他人做嫁衣裳的事情,沒有幾個聰明人會做吧?
這也是造成政令經常朝令夕改的重要原因之一。
李毅可以管住江州的酒業經濟大方向,但對江南省的整體佈局,就起不到什麼作用了,可以想見的是,如果是吳東方或是新的省委書記上任,這個酒類產業經濟肯定前途堪憂,就算不被拋棄,也會被打入冷宮。
這些工作都是李毅來江州之後做出來的事情,他在江州任上的政績,主要就看這幾個大專案的成功與否。
能者多勞,幾項工作像一座座大山般壓在李毅肩膀上,壓得他喘不過氣來。
但李毅就自得其樂,整天忙得屁股不著椅子,還是高高興興的。
李毅這種孺子牛的工作精神,也讓他的身邊人受到了薰陶和感染,一個個以李毅為榜樣,努力學習,認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