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將成為縣委書記的訊息,很快就傳遍了整個臨沂。
市委組織部的任命雖然還沒有下達,但民間組織部門的快嘴們,卻早已將此訊息傳揚得人盡皆知。
最尷尬的莫過於陳凱明和孫正陽,人未走,茶已涼。
平時,他們的辦公室和家裡,總是人來人往,來找他們辦事的,或是來串門送禮的,絡繹不絕。
自從要被調走的訊息傳出來後,門庭冷落車馬稀,路人見面避讓急。
那些平常巴結他們,恨不得認他們做親爹的趨炎附勢者,現在見了他們,跟躲避瘟神一般,生怕被他們看見了,側身而過。
陳凱明和孫正陽也是官場中的老油條了,對這權力場中的人情冷暖多少有些抵抗能力。但他們以前一直順風順水,從未感受過這等受人冷落的滋味,現在冷不丁嚐到這等滋味,才知道自己的那點抵抗能力是何等的弱小。雖然表面上裝作若無其事,但內心的失落和痛苦,卻是濃濃入骨。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自然就是李毅。
李毅以前雖然也是高配正級處常務副縣長,但在縣委的排名裡,畢竟還不是一把手,連二把手、三把手都算不上。權力和許可權也是有限的,他管的不過是他分管的那攤子事情,屬於他分管範圍內的幹部自然要討好他,巴結他,但不屬於他分管範圍的,自然就不需要,頂多也就是待之以禮,不得罪就是了。
現在,李毅馬上就要升任一把手,一把手主管縣委全面工作,手握人事大權,臨沂縣裡的數千公務員的升遷和職務的調整,基本上全掌握在一把手的手裡,這種權力,是其它常委所不可比擬的。
就算是以前李毅十分強勢之時,也只能運用他的手段和能力,偶爾能在常委會上掌控話語權,大部分時候,還是陳凱明這個一把手一錘定音。
李毅之所以能在臨沂呼風喚雨,以一個常務副縣長的身份,屢屢與一二把手頂牛作對,主要還是因為陳凱明十分開明,只要是有利於臨沂縣發展的大事,他能充分聽取眾常委的意見。而李毅往往能說中他的心坎,讓他表態支援。
如果一把手真的想搞一言堂,李毅再強勢,也很難奈何他,因為一把手有一個終極殺手鐧,那就是一票否決權。
這是一把手之所以成為一把手的最重要武器。
就算你們所有常委都支援李毅,就算所有人都反對他陳凱明,但是,只要他行使了自己的一票否決權,那麼這個決議還是得不到透過的。縣委書記的權威,是上級黨委賦予的,代表著上級黨委在臨沂縣行使相應的管理權。這種權威,市委也是需要維護的。
所以,在鄭春山事件上,就算李毅再反對,只要陳凱明堅持己見,還是透過了這項決議。
而市委就算知道這項決議是怎麼回事,他們還是要同意並表態支援。這也是為了維護臨沂縣委的權威,同時也是維護自身的權威。
現在,李毅終於要坐上這個一把手的寶座了!
這對李毅來說,代表著他在這條彎彎曲曲的官路上,踏出了最重要的第一彎!
正處級縣委書記,一個縣的一把手,這個意味非比尋常。
職務和職級,有著完全不同的含義,有些人級別很高,但手中無權,管不到人,管不了事,說出來的話,沒人聽。而縣委書記,卻是實打實的實權派。
國內有多少個縣委書記?
據近年來的一份統計數字表明,國內一共有2856個縣級行政區劃單位,其中包括853個市轄區、370個縣級市、1461個縣、117自治縣、49個旗、3個自治旗、2個特區、1個林區。
現在,李毅成了這2800多個縣級行政區劃單位一把手中的一員。
臨沂,從現在開始,才真正成為李毅的治地。
如果說柳林是李毅的一塊發源地的話,那麼,臨沂將成為李毅官路征途上的第一塊根據地。
從訊息開始散佈的那一天開始,越來越多的人往李毅辦公室和家裡跑,他們知道李毅的規矩,不敢帶禮物來,但還是有人大著膽子,捎帶一些茶葉或者土特產來。
國內的規矩就是這樣,空手不上門,上門不空手。要是空手去拜訪一個朋友,別人沒覺得有什麼不對勁,但自己肯定感覺太過尷尬,好像自己去朋友家裡,是去蹭吃的一般。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這一次,李毅不但收了禮,而且是來者不拒。所有來送禮的人,只要沒有現金,沒有貴重物品,他都客氣的收下了,而且還要跟你開句玩笑:“下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