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部分(1 / 4)

小說:漢風1276 作者:浮游雲中

帝國向大洋洲派駐官員,設定州府一如內地,由朝廷直轄管理,不屬於南洋總督管轄範圍,移民以及後代,全部和內地百姓一樣享受大漢公民的待遇,履行大漢公民的義務。

所以大漢帝國的移民,不是五月花號上的破產者和被放逐者,而是充滿希望的建設者,他們必然在那裡落地生根,讓大漢帝國的金底蒼龍旗,永遠在這片生活著袋鼠、袋熊的神奇土地上高高飄揚。

移民必然導致勞動力和土地的關係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就如移民瓊州瀛州之後的八閩兩廣那樣,江南各地的地租將會進一步下降,從最高七成到三五成再到一兩成,土地價格也隨之下降,靠囤積土地賺得盆滿缽滿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遷都?”楚風把準備遷都的事宜在報上公佈後,琉球百姓議論紛紛,都有些恍如隔世的感覺。

僅僅在幾年前,帝國還拼命從閩廣各地遷移百姓到琉球,現在北元徵集了治下党項、女真、契丹等數十個民族的數十萬大軍,準備再戰江南,當此動盪不安之際,大漢帝國竟然要遷都臨安?

很快刊登出了朝廷的回應:“是的,北方還沒有收復,河洛關中、山東河北的父老,猶在韃虜鐵蹄之下,‘忍淚失聲詢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朝廷躲在琉球,和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宋高宗有什麼區別?何況當今之世,我大漢已全有長江上下,不是蒙元渡江南征,而是我們要過江北伐中原了!”

大漢帝國的都城設在琉球,並不是個最好的選擇,這裡多地震颱風,帝國曾經有過多次災難,一旦有大的天災,對國都顯然會造成巨大破壞。

杭州,既是傳統的陸地,又是中華文明從陸地走向海洋的起點,遷都那裡,正是大漢帝國的最佳選擇。

何況,琉球匠戶村最早就是臨安船場匠戶逃出來,在琉球落腳的,回到故鄉,不正是王大海、侯德富、張廣甫在內的匠戶們的夙願嗎?至於故宋舊臣出身的文臣們,對遷都臨安的決定更是歡呼雀躍。

楚風同時宣佈,琉球並不會廢棄,將重工業轉移到閩廣沿海的潮州、漳州、泉州,紡織業重心遷往江南,風景如畫、氣候宜人的琉球,則將向農業、漁業、旅遊業發展;同時保留它冬都的地位,每年冬天杭州灣降下霜凍的時候,帝國朝廷將暫時遷往溫暖的琉球城辦公——這個季節琉球正好沒有颱風。

第446章 多收了三五斗

大暑日、割稻忙,臨安府錢塘縣轄下,錢塘江北岸的大片天字號水田裡,沉甸甸的稻穗兒壓得秸稈彎了腰,金燦燦的稻田一眼望不到邊。無數衣衫藍縷的農夫就呵著腰桿、彎著背,搶著趕著收割水稻,密密麻麻的人頭在稻田裡起起伏伏,就像一群一群辛苦工作的螞蟻。

唉~這樣的日子,和螞蟻有什麼區別呢?幹了一輩子農活的崔世安嘆了口氣,抬頭看了看天,火辣辣的日頭曬得人頭暈眼花,好像全身的油都快要被它烤出來,變做人肉乾兒似的;又低頭看了看地,自己的汗珠從下巴頦一串串往下落,吧嗒吧嗒滴到泥土裡,濺不起半點浪花。

崔世安剛剛年界不惑,常年超負荷的勞動,給他的額頭刻上了深深的印痕,讓他的眼珠變得昏黃,面板也像大旱中的土地那樣龜裂開來,便是說年過花甲,只怕也有人相信。

老崔還記得自己小時候,鄉下人的生活可不是這樣的,那時候租子比現在輕、土地比現在多、賦稅比現在少,吃飯是完全不愁的,閒暇時節,水塘裡有鮮藕、湖裡有甘甜的菱角,富春江中肥肥大大的魚,釣上來白煮都能香掉舌頭……

“老頭子,發什麼愣?我都要趕過你了!”老婆子的喊聲打斷了崔世安美好的回憶,他苦笑著答應一聲,捶了捶痠痛難忍的腰桿,彎下腰繼續割稻。

剛往前走得幾步,老眼昏花。看不清地面,一腳踩到了塊尖利的小石子,登時疼得鑽心,啊呀一聲大叫,坐倒在地。

草鞋早就破爛不堪了,底子快磨。得光了,抵擋不住踩踏的力道,尖銳小石頭差不多嵌進了腳底板,崔世安忍著疼,咬牙將碎石拔了出來。

二十年的結髮妻,見當家人坐。倒,老婆子趕緊快步跑上來:“當家的,怎麼了?要不,剩下的稻子都讓我割了?”

“那哪兒成?爺們不動手,婦道人家打主力,不是讓別。人笑話咱們老崔家沒人了嗎?”崔世安一邊說,一邊瞧自己腳底板,幸得磨出了老厚一層繭子,這下還沒有扎破,只是青腫了一小塊。

把破爛不堪的草鞋重新套回腳上,崔世安又咬著。牙幹起來。只心頭恍惚想起,二十多年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